基督教媒體的想像

3616
贊助本文

台灣媒體在處理各式新聞議題時,常常顯得笨拙不專業,因此在年輕一輩的流行用語中,甚至出現「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順口溜。然而新聞自由其實一直是觀察國家人權狀況的重要指標,一個好的記者也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才能準確抓出問題核心,若是議題選取得當,更是督促國家進步、保障人權的重要力量。最近加拿大與中國間所發生的新聞採訪爭議,便值得借鏡。

提到加拿大,台灣的基督徒大概都會想到淡水的馬偕博士,就是來自這個國家。近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加拿大,6月1日與加拿大外交部長迪安(Stephane Dion)共同召開記者會,席間加拿大記者康納莉(Amanda Connolly)針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提問,引發王毅不悅,甚至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還刊登社評〈做些反思吧,傲慢的加拿大媒体〉,抨擊西方媒體。

康納莉在發問時,除了提到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也提及一名加拿大人在中國被控間諜罪被囚禁,以及南海爭議。她質疑在這許多問題之下,何以加拿大還要同中國加強聯繫?王毅在現場立刻高分貝反擊,認為康納莉「充滿對中國的偏見以及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傲慢」甚至進一步質問「妳了解中國嗎?妳去過中國嗎?」「最了解中國人權狀況的不是妳,而是中國人自己,妳沒有發言權,而中國人有發言權!所以請妳不要再做這種不負責任的提問。中國歡迎一切善意的建議,但是拒絕任何無端的指責。」

對於記者遭到當面訓斥,BBC中文網也對此做了相關的報導〈中國外長訓斥記者後加拿大政府表示不滿〉,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在 6月3日的發言中表示,對於加拿大記者的遭遇感到非常不滿,他說「新聞自由對我而言極為重要,我們深知媒體的職責是提問尖銳的問題,我們會繼續鼓勵記者這樣做。」展現了民主國家執政者捍衛媒體新聞自由、勇於接受記者提問的氣度。

關於中國與加拿大對新聞媒體角色認知的差異,台灣人經歷的民主政治發展的歷程,心中自有一把尺。然而身為一個基督教媒體工作者,卻也不禁要思考,基督教媒體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基督徒之間對於所謂「基督教媒體」的認知又有什麼樣的落差?

一般基督徒對於「基督教媒體」的想像,似乎常常自我設限,認為就是只要報導激勵人心的信仰見證就好,期待報紙呈現出來的都是好的一面,若是報導內容與這種期待不符,時常就會認為這份報紙不夠屬靈、內容無法傳福音。然而若是仔細分析,會發現基督教媒體的主要閱聽者,其實多是教會裡已經信主的人,因此這種「福音單張式」的基督教媒體,真的能夠滿足基督徒靈命成長的需要嗎?

不可否認,報導信仰見證,固然是基督教媒體重要的功能與責任,能夠讓眾人的生命得到造就。但是如果是針對已經信主的基督徒,提出基督徒應該關心的社會議題、提供各式信仰觀點討論的空間,難道不也是基督教媒體讓信仰能夠進一步紮根深化的重要功能嗎?另外,面對教會中的負面議題,基督教媒體也有責任做出提醒,而非掩蓋遮羞,如此才能從錯誤中學會謙卑反省的功課,不因表面的美好與聖潔,而忽略了人類的罪性,迷失了信仰真諦。

一個健全的基督教媒體,應該能夠用信仰的立場與社會對話,使得一般社會大眾也樂意翻閱展讀。更重要的是,不只是呈現出基督徒「想要看」的內容,更應該呈現出基督徒「應該看」的內容,即使是尖銳的信仰議題,也不應逃避閃躲,如此才不辜負作為基督教「媒體」的角色與使命,達成整全宣教的目的。你對基督教媒體的想像又是什麼呢?

作者簡介/陳逸凡
《台灣教會公報》記者,喜愛閱讀、電影、棒球及寫作。
在長老教會沃土中獲得成長所需養分,後於哲學世界與教會圍牆外悠游伸展,而今再次被主尋回。信仰告白為「每個基督徒都是第一代」。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