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罷工反思教會機構勞動實況

6190
贊助本文

「我超支持華航罷工的!」一位在福音機構的同工興奮的說。

日前與幾位在教會與基督教機構服事的青年共進午餐,談起621日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投票通過華航罷工。這幾個青年提到:「如果可以的話,教會、宣教機構的同工應當來組工會。」但是,如果在教會裡面談勞動權益,常被責備「沒有委身事奉」或「不知感恩」,遇到委屈只好忍下來,淚水只有上帝知道。

這幾位在教會和宣教機構事奉的年輕人,不是牧師或傳道師,而是擔任事工助理、教會幹事、秘書和專案執行。如果教會和機構沒有這批以一般信徒的身分參與事奉的同工,光靠牧師、傳道師們將無法實際執行宣教事工。這批同工的角色很重要,事工的負擔不見得比牧師、傳道師還輕,可是在教會或福音機構之中,教會幹事、基層同工、事工助理等,卻不像牧師受到尊重和應有的肯定。

一般來說,教會、福音機構之中,因為信徒不具有牧師、傳道師身分,薪資結構、福利和保障上呈現不小的落差。牧師經常是擔任主管,同工們要尊重和順服主管,形成牧師與同工在權力與待遇上有結構性的差距。然而,牧者滿口「學習耶穌捨己,謙卑服事,好牧人為羊群捨命……」或「不要在乎謝禮(薪水)」等信仰語言,這些話聽在教會或機構事奉的一般信徒耳中,總是覺得充滿矛盾。牧師、同工一樣是「為主所用」,為了福音工作努力,實際待遇的落差,還是讓同工有「相對被剝奪感」。

一位機構同工就說:「如果在合理範圍之內,為何牧者不能主動調整薪資,稍微減低一點,用來照顧基層同工,讓待遇不要差那麼多?」

長期以來台灣教會、福音機構裡似乎有種潛規則,同工們不能多談勞動權益,否則就是「不順服」、「沒有委身」!教會和福音機構的經費大都來自奉獻或募款,不是營利組織,其性質也與一般的非政府組織有所不同,而教會、機構的同工們儘管有納入勞保,但在教會內部,談起勞動權益卻是個大忌。

「我支持華航罷工,至少讓台灣人知道勞工可以組織工會,勞工有力量。我覺得很奇怪,很多人不知道可以組工會,不瞭解工會到底在做什麼。可能是多數人,從小被教得乖乖的,勞工就是乖乖上班做事,不要搞組織、不要組工會來搗亂。」午餐中,在機構工作的姊妹提出她的觀察,但她也感慨,相對於一般行業,在教會裡面工作,擔任全職同工,最不能談的就是同工的勞動權益!

華航罷工有輿論和社運團體支持,但在教會、機構甚至非營利組織工作,同工只要提到待遇福利,就會被扣上「信仰」與「奉獻」的大帽子,大家選擇噤聲不語,同工若再多說一點,就會遭受「不然就去一般公司上班,不要在教會、機構事奉工作」的批評,深深打擊同工,說出這種話的人,經常是擔任教會或機構主管的牧者。當台灣社會逐漸重視勞工權益,有誰能多關心教會與福音機構的勞動權益?特別是不具有牧師身分的第一線同工們。

信徒在教會、福音機構擔任全職同工,認真事奉,是值得被肯定,但教會、福音機構,或是當中的主事者(大多是牧師)高舉信仰大旗,喊著「全然委身奉獻,凡事順服」,實則打壓同工關心或反省教會與機構內部的勞動正義、工作權益,確實會使同工們產生「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道書1章2~3節)的無奈嘆息!

不知有多少基督徒,對福音宣教有熱忱,卻不依循進神學院、當牧師的路徑,而是用一般信徒身分將青春歲月投入教會、機構的全職工作,卻因為教會和機構內部勞動正義的問題,教會與機構工作條件的結構性限制,專業不受重視而感到心灰意冷。造成教會、機構的非牧職全職同工的高流動率,同工留不住,宣教事工的經驗無法累積延續,教會、機構的發展停滯,這是整體台灣宣教的損失!

如果在教會、機構裡服事的「非牧職」基督徒聯合成立「基督教會與機構同工職業工會」,主動爭取教會、機構內部的同工勞動權益,不曉得教會界是否會反彈?無論如何,台灣眾教會、福音機構本身要重修「勞動人權」這堂課,先從教會、機構裡面正視和關心基層同工的勞動情況做起吧。

(封面照片取自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作者簡介/李莫嫌
傳道師。「莫嫌」就是「默弦」意即「沈默的吉他弦」,愛彈吉他,琴藝差強人意!
沈默的吉他弦,等待上主親手彈奏,「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不是琵琶行,只願上主親自彈唱,傳揚佳音!
默弦、莫嫌,提筆為文,亂七八糟,感謝看官不嫌棄。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8 意見

  1. 作為一個平信徒,個人很難去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意思之依據與論述基礎。

    正視勞動者權益或是站在社會弱勢的一方,並不代表正義或是具備絕對的正當性,文化革命的鬥爭與共產主義都是站在弱勢的一方並且為廣大的勞動階級爭取利益,然而,階級與民粹鬥爭所帶來的只是,另外一個「特權」的產生。

    我們先不論,聖經中到底有否所謂的「全職同工」這個位置,也不論教會長執會有否比照一般企業行號對於「全職同工」做出任何的績效評估。教會中,最受到剝削的弱勢是「全職同工」嗎? 恐怕是「師母」,多少教會是「買一送一」的呢? 師母除了照顧自己家庭,教會其他家庭出事情,又是誰去幫忙照料呢???

    如果全職同工,感受到不被信徒所尊重,到底是:1) 平信徒看不起「全職同工」; 還是「全職同工」平常真的讓平信徒無法「敬重」???

    無論上述的答案是哪一個,企業組織或是團體,本身有本身的章程與文化,企業可以決定給予總經理比部長院長更高的薪資,也可以決定給予助理或是生產線員工勞政府法定的最低薪資,這是對於股東與董事會自決權利的尊重。

    「全職同工」可以向長執會要求更好的勞動條件,長執會也可以依照該教會傳統與現實需求做出決定,當要求者所要的超過長執會能夠給的,這並非是「公會」可以解決的。

    信徒的眼睛是明亮的,教會的財務長執同工有代表教會與上帝管理的義務,公平與否自有上主親自鑒察與審判。

    麻煩,作者回歸傳道本職,又或者直接進入社會運動團體,向我國勞動部門爭取勞工之權益(如國定假日)。

    • 信徒的眼睛是閃亮的…
      我們不是被認為是個嚴重反智主義的群體嗎…為何你會覺得信徒的眼睛是閃亮的…
      以往我曾經作為一個順從基督徒領袖的信徒,總誤認為福音派領袖有某種資質可以分辨是非…
      這趟葛福臨出來推薦經營脫衣舞館跟賭場又跟黑手黨掛勾的川普…
      還一堆信徒跟進挺川普…,你當真覺得信徒的眼睛是閃亮的…

  2.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t/Magill,N/interview/2000.11.htm 馬赫俊(Neil Magill)1947年8月.23日出生於北愛爾蘭天主教家庭。1968年成為神父,而屬聖高隆龐會(Columban Fathers)。1979年2月受派來新竹。1984年8月成立桃園「天主教愛生勞工中心」。其後就跑在台灣工運社運最前線,而被國民黨政府視為眼中釘,於1989年3月17日遭到屈辱的強制驅逐出境。1994.年6.月24日在被允許「返台」兩週。2000.年11.月16日行政院勞委會主委陳菊邀請來臺訪問。玆錄當時神父與當年工作夥伴劉素齊的訪談摘要(摘自傅恩平採訪報導 見於《台灣教會公報》2545期 2000年12月10日p.13)

  3. 想起為台灣勞工人權奮鬥的天主教神父馬赫俊(Neil Magill)。馬赫俊(Neil Magill)1947年8月.23日出生於北愛爾蘭天主教家庭。1968年成為神父,而屬聖高隆龐會(Columban Fathers)。1979年2月受派來新竹。1984年8月成立桃園「天主教愛生勞工中心」。其後就跑在台灣工運社運最前線,而被國民黨政府視為眼中釘,於1989年3月17日遭到屈辱的強制驅逐出境。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t/Magill,N/interview/2000.11.htm

  4. 基督教會與機構同工職業工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27617864123715/

    由於教會及基督教機構的勞工,在勞動條件上時常被要求以服事為理由,而沒有合法合理的對待,因此盼望組成工會,團結所有基督教界的勞工,保障應有的權益。
    目前廣邀有意願組成工會的人一起參加,成立之門檻是30人以上連署發起,所以只要你有認識有意願的人,都歡迎把他們加進來。若有任何建議,歡迎一起討論。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