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奈的花园

3891
赞助本文

无私的花园

位于乌普萨拉市中心、市立图书馆对面、有座黄色围墙围起来的花园,从墙边到菲利斯河边咖啡店林立,这里就是著名的「林奈花园」(Linnéträgåden)。在有些人可能读过张文亮教授介绍生物学之父林奈(Carl von Linné 1707~1778)的文章和书籍,也许有不少人知道,若不是这个花园作为他的研究重心,林奈大概就很难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瑞典人,恐怕也不会有他在生物学上的贡献。但其实这个花园不是林奈的。

这块的地本来是天文学暨医学教授司坦由(Olaus Stenius 1597~1660)的花园用地,老教授膝下无子女,于是将花园转送给他的优秀学生、首先发现淋巴管的老吕贝克(Olof Rudbeck d.ä. 1630~1702),老吕贝克用心经营花园、也为花园里所有的植物汇编成册。他在青壮年时就将这个用心经营的花园转捐赠给乌普萨拉大学,为了让更多年轻学子可以一起在花园里观察、研究。

老吕贝克一生为1万1000种植物画了图鉴,在71岁那年(1701年)出版了第一册图鉴,隔年出版第二册,不料1702年5月15日乌普萨拉大火,全城几乎烧为灰烬,著作等身的他,大部分的著作和甫出版的植物图鉴木刻版也付之一炬。老吕贝克大受打击,同年9月17日去世,人生的最后几个月仍尽心为乌普萨拉的重建规划蓝图。

大学花园在大火后几乎全是荒烟蔓草,老吕贝克过世后,花园的维护就交给儿子小吕贝克(Olof Rudbeck d.y. 1660~1740)。以双名法为植物命名的林奈,就是小吕贝克的学生,林奈后来以老师的名字为金光菊属命名(Rudbeckia)。

林奈也是在这花园里巧遇他的另一位指导教授老摄氏(Olof Celsius d.ä. 1670~1756,也就是制定公制温度量表的那位摄氏的叔父),1741年林奈才接掌大学花园,将花园改规划为单年生与多年生植物两大区,并为了经营足以种植香蕉的温室所费不赀。

科学家的基督信仰

有些人可能知道林奈是牧师之子,他的指导教授老摄氏不但是植物学家、语言学家,也是牧师;用心经营并捐赠花园的老吕贝克是主教之子,最初拥有这块地的司坦由则是乌普萨拉大主教的外孙。简言之,这些人都是牧师或主教的子弟。

在那个教育不普及时代的欧洲,教会扮演教育与传递知识的角色,时间长达近千年。许多人认为,这些科学家都来自牧者的家庭,只能解读为他们都「出身书香门第」的相同背景;但或许正因为他们是传道人的孩子,让他们「不只是」出身书香世家而已,同时也能让人从他们无私的抉择、毕生的志业看出,基督的奉献精神在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结果。

160806-2

这些科学家专注热情在追求真理的事上,并且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能热情地追求真理,不计代价地预备、维护一个培育热情的园地。他们在所托之事、本不为自己牟利的事上尽忠,是为了服务更多的人,这岂不也是「一粒麦落在地里,是为了结出更多的子粒」的实践吗?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不单单只有林奈这一位敬虔的自然科学家,这是一群对近代科学极有贡献的科学家,由他们的著作和日记显示,这些科学家也都深刻信仰基督,他们非但未曾认为科学与基督信仰有任何冲突,甚至都从科学看到上帝创造的奇妙与秩序,基督信仰是他们求真、求知的动力与源头。

百年树人的理想

回望我国,兴办欧式大学教育也不过百余年来的事,期间还历经战争等动荡的中断,经验与学术尚且不够深厚、多元,我们追求排名、积分、impact factor,以求迎头赶上,但几十年的功夫,如何能与数百年的基业一较高下?即使短时间以血汗拼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毕竟效期短暂,甚至相互排挤、党同伐异的事还层出不穷。

人的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学术生涯更短暂,「百年树人」的理想远超出一代人的能力所及,若没有永恒的观照,如何能为几百年后的社会预备栋梁?经营一个永续发展的学术环境,也像精心维护一个花园,得要预见多年生植物的后续发展,也要每年不厌其烦地种下单年生植物。

理想的实践不像盖校舍、购置仪器这样立竿见影,需要长久的耐心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手,无私、默默地经营一个学术群体,和一个资源共享、不为私人独占、属于社会全体的环境,不畏挫折、不怕平凡、不炒短线,与天下英才一起追寻真理、累积知识,不求回报地彼此帮助,谋求人类全体的福祉。

但在我们三步并作两步、汲汲于与欧美大学同步,将基督宗教的影响自各领域的知识体系中刨除、以追求学术独立的假象时,基督信仰核心的舍己、奉献与理想性,也许正是我国大学教育、学术工作「还没来得及」学到的精辟之处。当前国内各大学纷纷整并、转型之时,对「百年树人」理想的追求,或许值得三思。

(封面照片出自;Les_Stockton / CC BY-NC-SA

作者简介:庄郁馨
辅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德文翻译,长年接触欧洲文化,现居瑞典乌普萨拉,目前正努力学习瑞典文。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