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4702
贊助本文

根據媒體報導,10月15日下午在新店行道會舉行的「2016國家祭壇」,會中把台灣各縣市改為的「屬靈的名稱」,包含金門、基隆、澎湖、馬祖、宜蘭、新北、花蓮、新竹、高雄、台東、彰化、嘉義、屏東、台中、桃園、雲林、台北、苗栗、台南、南投等地,紛紛被改名為俄弗拉、約帕、沙崙、迦密山、伯賽大、迦百農、耶斯列、錫安、亞實突、利河伯、伯利恆、示羅、別是巴、米斯巴、伯特利、示劍、吉甲、希伯崙、伯大尼、比拉迦,工程之浩大讓人瞠目結舌,有朋友聽了以後無奈笑說,「只差沒把台灣改名為以色列」。

事實上,台灣各地的地名有其美麗的歷史可以追溯,真要提到以基督宗教用語命名的地方,也可以找到線索。以基隆為例,17世紀初,西班牙遠征艦隊沿著台灣東部海岸向北航行,始終找不到優良的天然港灣,直到艦隊來到基隆,西班牙人見到這個形式壯闊的天然港灣讚嘆不已,於是立刻在神父的祝聖下舉行佔領儀式,把這裡命名為「至聖三位一體港」(Santissima Trinidad,中文音譯「千里達」),然而這個名稱因為背離本地人民的歷史記憶,最終隨著西班牙人結束短暫的統治而消失。

至於基隆這個地名的由來,1898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認為是漢人在稱呼凱達格蘭族(Ketagana,意思是「看見海的地方」)時省略Keta只念Gana(基隆)而來,然而這個說法後來遭到其他學者推翻。早在16世紀末期西班牙繪製的台灣地圖就將北台灣標示為Quelang,來源則是中國閩南沿海的航海人,將基隆外海的和平島做為進入黑潮前往沖繩、日本的航行地標,以地理特徵稱之為「雞籠山」,對岸的陸地則稱為「雞籠頭」,Quelang就是泉州音的「雞籠」。到了清國統治台灣期間,因劉銘傳認為「雞籠」難登大雅之堂,才將名稱改為「基隆」。

而聖經中的「約帕」(Joppa,意思是「美麗」或「高」),則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位於40公尺陡峭山坡上,曾分別被埃及、以色列、非利士、希臘、羅馬帝國等統治,是貿易運輸十分興盛的港市。雖然同樣都是港口,「雞籠山」是引導航路的重要地標,與「約帕」不只是功能有所差異,在台灣人的耳裡聽來還有一種與土地相連的親切氣息,望文即知其意,相對來說「約帕」這種不知所云的外來語,則顯的陌生又疏遠。

針對這次屬靈改名事件,有原住民牧者以「傻眼+錯愕」來形容聽聞此事的感受,並在臉書分享台灣原住民及各個族群歷年來不斷努力爭取正名,為的就是要把真正富有意義跟尊重的名稱找回來。若改名是想要成為別人的複製品,則會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這位牧者也提到,他相信以色列國的地名有上帝拯救的歷史意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取代的,正如台灣的地名也不能隨意用其他國家的地名來取代,因為上帝的拯救計劃不只在以色列國,而是在祂所創造的一切國家跟人民。

台灣的地理歷史教育長期扭曲,造成多數人甚至說不出「台灣」這個名稱,其實是來自於台南安平外海七個狀似鯨背相連的沙洲(合稱七鯤鯓),此地原來的地名有「大員」、「大灣」、「台灣」等發音相近的稱呼,荷蘭人在一鯤鯓的沙洲上築城,就在地圖上將地名標記為Tayouan,直到後來清國統治時期,「台灣」這個名字才由安平一帶擴大為全島的稱呼。

名字不是無意義的文字堆砌,背後代表的是此地豐富的人文與歷史。我們相信在上帝的治理擴及全地,各地的地名都有其自身的意涵,也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在裡頭。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翁佳音透過紮實的研究,就發現台灣基督新教的歷史可推至389年前,幾乎跟台灣的文字歷史一樣悠久,他感嘆這是「上帝看不見的手在干預台灣歷史」。

身為一個基督徒,從歷史的線索中見證上主始終與台灣同在,或許比徒具形式的「屬靈改名」更有意義。

(封面照片來源:Li Jen Jian / CC BY-NC-SA;基隆港。)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