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魔法世界,能不能別再有歧視與偏見?

3067
贊助本文

「你就是那個帶著裝滿奇獸的皮箱的男人?」

1926年,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開始前,奇獸飼育學家紐特‧斯卡曼德帶著一皮箱的魔法怪獸,從英國造訪紐約。然而他意外與普通人(沒有魔法的「莫魔」)雅各拿錯了皮箱,好幾隻魔法怪獸逃逸而出,他不得不想盡辦法把牠們抓回來,卻捲進了美國魔法國會的案件調查中。在此同時,紐約正遭受神祕勢力攻擊,偏偏美洲的巫師與普通人之間關係非常緊張,加上散布在紐約各處的魔法怪獸,極有可能讓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

歧視與偏見造就邪惡力量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一片雖然跟《哈利波特》共用同個世界觀,但調性卻相當不同。有別於前作的奇幻冒險與魔法大戰,《怪獸》更真實地展示了屬於大人的魔法世界,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許多歧視與偏見:面對不知名的神秘攻擊,激進獵巫組織「賽倫復興會」不斷宣揚要將巫師徹底滅絕;巫師這方也好不到哪去,在不了解魔法怪獸的狀況下,便將其列為需要管制的危險存在;任職於魔法國會的女主角蒂娜曾因犯錯被迫降職,當她發現重大事件線索時,傲慢的魔法國會主席卻完全不屑一顧。

歧視與偏見最終極的呈現,則是邪惡力量「闇黑怨靈」,附身在擁有魔法但長期壓抑天賦年輕巫師身上。那是一團黑色煙霧般的不知名物體,不受控制地四處亂竄,所到之處盡是帶來破壞,大樓崩塌、街道盡毀。「闇黑怨靈」來自人們的惡意:害怕、憎恨、輕視、厭惡……種種惡意逼出闇黑怨靈,但是它真正的樣貌,只是個躲在角落瑟瑟發抖的脆弱孩子。

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地區,人們總是容易害怕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將其妖魔化並貼上標籤,甚至想要殲滅它們。當我們的世界充滿各種惡意,還有多少個即將形成的「闇黑怨靈」?

真正危險的怪獸:人類

在種種歧視與偏見之下,男主角紐特對魔法怪獸的熱愛,以及誤闖魔法世界的雅各對一切事物開放並包容的態度,顯得特別難能可貴。不擅與人相處的紐特看似一個內向、害羞的怪咖,但跟魔法怪獸互動時卻充滿愛與溫柔。他用同樣的溫柔對待莫魔雅各,帶他來了一場畢生難忘的魔法世界大冒險。面對瘋狂破壞紐約市的「闇黑怨靈」,他不像魔法國會選擇消滅它,而是試圖拯救它。或許是因為看到受壓迫的孩子,就像是看到過去的自己。

看完電影,我的朋友這樣說:「我們以為我們沒見識過的生物就是怪獸,但他們的世界與我們並無太大根本差異,我們只是恰好生為多數,恰巧可以平靜安穩地活著,真正的怪獸往往是我們沒認知到自己還有未知領域需要認識。」如同紐特在片中說的:全世界最危險的物種,正是人類自己。我想,在這當中特別危險的,大概就是「堅信自己是對的,並據此消滅別人」的那種人吧。

某種程度來說,紐特做的事情,正像耶穌在世上時所做的。耶穌與許多惡名昭彰的罪人交朋友,無懼社會的眼光,與他們一起吃飯、聊天。在祂的教導當中可以看到,自知有罪的稅吏那心碎的禱告,比行為良好的法利賽人更得神的喜悅。或許在人的眼光中,對不同族群的評價帶著許多歧視與偏見,但神卻在撒母耳記上16章7節這樣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你所擁有的魔法

如果你能擁有一種魔法,你會想要什麼?能夠飛翔、隱形、瞬間移動,或者是讀心?想過一輪之後,我發現自己最想要的「魔法」,其實是瞬間移動到神的同在中,並且將神的同在帶到我所處的環境。在我禱告的瞬間,我希望天堂降下在這個地上,讓人的生命因為神而改變、因為神而有盼望。然後我才意識到:我已經有這樣的「魔法」了──每個基督徒都可以這麼做,不是嗎?

或許,所謂的「魔法世界」離我們並不遠。雖然跟《哈利波特》系列的想像並不相同,但神早就預備了超自然的救贖、醫治、釋放以及愛在我們當中,等著我們去領受。也或許,承受著歧視與偏見帶來的誤解、並且在當中掙扎的人,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更多。而我禱告,基督的教會,會是這個充滿歧視與偏見的世界當中,讓各種心碎的人都感受到愛與接納的地方。

(封面相片來源:IMDB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