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个动词

4999
赞助本文

「爱」,很可能是目前日常社交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字眼了,不只年轻世代开口闭口会说「我爱你」,那些让人电到、激情、迷恋,半夜睡觉也会偷笑,很High、有FU,让我们Fall in love感觉良好的浪漫。基督徒当中当然也普遍使用,从所唱的诗歌、彼此见面问安的用语即可略知一二。

然而真正的爱,不是一种浪漫的感觉,也不是某种从上帝而来、可传递给第三人的「属灵实质」,更不是对着不想知道姓名的人说「耶稣爱你,我也爱你」,随即转头的荒谬。基督教所说的爱其实有不同的含义,就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所说的「爱的真谛」来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基本上,这里所说的爱是一个动词,是「以合宜、恰当的方式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互动当然会激发各种感觉,有时候不太浪漫,但爱是在那些感觉之后的抉择与行动。在人生不同情境、不同身分的那个当下,能根据圣经的典范分辨是非,又能分析长程、短程的影响,然后采取恰当的行动。这一整个过程需要足够的知识,更需要道德勇气。这是智慧。

这一段开头就提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结尾又提到「忍耐」,这样爱就永不止息。通常我们听到「忍耐」这个字,会联想到「悲情」。带着悲情的长久忍耐只是不得已情况下的「忍受」而已,这不是圣经的原意,重点在于「恩慈」。恩慈,或作仁慈,是一种以超越的眼界,去支持、医治那些无能力回报的人。所以,爱很不浪漫,而是一个人能以恩慈的心态持续地等候。(注)

有时候仁慈需要冒险的,因为好心不一定被接纳、好意人不一定领情。我们的本能反应是觉得受伤、就放弃了,从此不再仁慈。所以说:人的爱有限,因为人通常早早放弃,不愿意继续为那些不配得的人承担。然而,上帝不放弃,仍然愿意「再试一次」。

一个人为什么会仁慈?因为他知道,上帝在这一切事上掌权。所以,这样的人因为心里带着盼望,就能继续以仁慈的态度对待人。仁慈使人勇敢、自愿成为弱者,把自己暴露于可能的伤害之下。因此,爱是使我们能处理人生中各种意料之外事件的不凡能力。

然而,人生难免有些时刻,爱不下去,怎么办?这要回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因上帝有恩典有怜悯,祂的救赎工作会成全到底,因此,在上帝的保守之下,教会或许会经历高低起伏,然终究会越来越好;眼前这个人会越来越好、而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好。因为上帝的爱,使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彼此对待,心存盼望而审慎乐观地期待将来。

那么,这一段「爱的真谛」经文是在讲婚姻爱情吗?若在查考一下上下文脉,会发现婚礼的时候才唱这一段爱的真谛,恐怕是对于爱存浪漫的幻想。哥林多前书12~14章这一大段经文,是在纠正教会内因对「属灵的」有不同的见解而党同伐异,造成聚会混乱的错误。有人会医病、赶鬼,有些人能说方言,就自以为属灵高人一等,轻视那些没有这些表现的弟兄姊妹。

保罗的话实际是在说:你们这些能说方言、赶鬼的,对待教会内其他弟兄妹时,是常常忍耐带着恩慈吗?如果没有,怎么能说自己是属灵的呢?那些觉得自己已洞悉上帝心意的,动不动就要上讲台去说「圣灵感动我」,有没有耐心听听弟兄姊妹的不同意见呢?保罗说,「我们现今所知道的有限」,真正的属灵人,在知识上是谦逊的。

现在台湾教会面对内外许多议题,诸如教会治理体制更迭、民法、劳动基准法的修订、环境保护或转型正义等等,看法立场并不一致,不同教会按各自神学传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这是多元的教会本有的面貌,原不足为奇。基督教内若有重大歧异,应坐下来对话沟通,讲解圣经来说服异议者的良心。

若一次无法说服,就下次再继续辩论,直到达成共识,而不是以好像上帝一样能「掌握最后真理」的傲慢态度,轻率地判定不同意见者不再是基督徒。基督教内因不断地聆听与对话,因而建立了自我侦错矫正的机制与能力,这是教会内共同寻找真理的路途。从2000年历史来看,这机制确保了教会虽不断犯错,却能成为真理的管家与柱石的奥蹟。

若我们再仔细思考「爱的真谛」经文的叙述,可以发现一件事情,就是这些经文的重点不是在讲「事情」,基督徒要作什么事,而是在讲「人品」:基督徒是怎样的人。爱这种高尚的人品,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按照基督的样式重新打造的,所以称为「恩赐」,使我们对待家人、会友、同事、邻居的生活态度都完全改变,所有人际关系都会重整。这样的信仰群体会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立比书2章16节),会让世人能从教会身上,体验到基督丰丰满满的恩典与真理。因此,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成了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功能上的延续。

圣诞节将至,在这等候基督从天再临、将万物都更新的节期里,基督徒得时时问自己:我们是这样一个爱弟兄、爱邻舍的人吗?路加记载当年「罪人都挨近耶稣」,我们今日景况是在效法耶稣吗?

有位弟兄忿忿不平地提及,某游民中午时分到某教会去,说到「已经三天没睡好又没吃什么了」,该教会里三四个人为他祷告了一个多小时,祷告完了,跟这位求助的人说:「我们已经将你的需要交在上帝手中了。」句点。

我们今天以什么方式来对邻舍说「耶稣爱你、我也爱你」呢?

后记:

约10天前傍晚时分在客运站等车回家时,一位上了年纪、手里拿着一个装着几个泡面纸碗的大型透明塑胶袋的妇人在旁位子坐下,问我:「我可以跟你要10块钱吗?」我心里突然冒出很多念头:怎么是这数字、有社工背景的同事说过什么、某教会曾立下什么制度、也想起年轻时的往事。

我反问:「你怎么会跟我要10块钱?」这位妇人回答:「想到隔壁超商买饮料。」饮料?我心里嘀咕,不健康吧,正好我背包里还有一颗橘子,就回复:「我给你一颗橘子,好吗?」收了橘子之后,她又问:「我可以在这里吃吗?」「橘子已经给你了,就是你的,你要在哪里吃,我不方便说什么。」

我才转身,没一会功夫,见到她已走出车站外离去,应该还没吃完那颗橘子。客运发车后几分钟,我突然想到:该不会那橘子就是她的晚餐吧?我背包里还有一包饼干,为什么不给她?为何没干脆给她100元去买便当?如果会被骗,不过就100元;如果她真的没饭吃呢?我就错失了接待天使的机会。

我心里懊恼:若是会犯错,宁可是错在对人太仁慈,而非对人太无情。我祷告上帝,让我有机会再遇到那位妇人:「请问,我可以到隔壁超商买个便当给您吗?」

注:本段关于「恩慈」之释经参考了一些注释书,尤其是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谨向各注释书的作者们致谢。

(封面相片来源:theleticiabertin / CC BY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