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不舉手有關係?

8861
贊助本文

我在長老教會聚會,很熟悉禮拜天在講台上的是一個穿黑色衣服,脖子上有一塊「咖喇」(領片,collar)的牧師在傳講道理,禮拜結束也就是由那一位牧師祝福與差遣,也很通常的,牧師多會舉起手,有的人雙手高舉,有人舉單手,或高或低,也看過有牧者手舉的像是蝶式選手一樣,也有一位牧師會一手按在自己胸口,意指自己也是領受祝福的一份子。而牧師口中唸著祝禱禱詞,最後是以「你」作為賓語,整個語句一聽,他所代表的角色真是高於眾人,一神之下,萬民之上!

在長老教會,一個牧師的養成需要理論上十分嚴謹的過程,以及一段不短的時間。基本上是針對完成神學院的學業課程,在教會服事了一段時間的傳道師,在長老教會以中會治會的概念下,經過中會正議員的審核、考試後取得封牧資格,認為這個傳道人可以負起更多的牧養責任。其後在找到牧養的教會或服務的機構接納下,進行公開的宗教儀式,透過本宗眾牧師的按手成為牧師。在儀式最後,有些中會就會讓這個剛剛成為牧師的「菜鳥」實行第一次的「祝禱」。

所以,在一般長老教會信徒的印象中,往往認定只有被按立的牧師,才可舉手祝禱,而倘若那一堂聚會沒有牧師,則傳道是用帶領大家禱告的方式處理。

然而在長老教會的教制中,長老也是由手按立,而且長老教會是一個長老治會的教會,因此長老亦有舉手祝禱的權柄,然而,鮮少由長老祝禱,更遑論採用舉手祝禱的方式,甚至也曾有中會提請長老教會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解釋何種教職人員方可舉手祝禱,而回覆也十分簡潔:「本宗為長老制度的教會,凡有長老職者(包括教訓與治理之長老)皆可。」

之前在我的教會就一位資深長老曾在台語禮拜時負責祝禱,他就在禮拜的最後要求會眾坐下禱告即可;而在我們教會開始華語禮拜初期,也常是由在場的長老祝禱,長老們鮮少使用祝禱的禱詞,而將祝福與差遣以一般禱告方式進行。

同樣的,前些日子我們教會由一個年輕一輩的長老祝禱,我心想一定會有有趣的現象,於是拿起了手機記錄。首先,這位長老選用了通常牧師使用的祝禱詞,當他祈禱到「直到永世代無盡」會友就如同被開關開啟的同聲「阿們」了,沒想到長老卻還有一句「奉主耶穌基督之名」(應該是為了規避祝禱的形式),頓時間,空氣就凝結在一股尷尬的氣氛。

牧師所受的教育與所肩負的宣教使命,與其握有之教會權柄是配得尊重的。因此,牧師掌有一定儀式進行的權力,透過聚集會眾通過禮拜親近聖潔的上帝,領受祂的話語,散會前透過舉手祝禱使會眾肩負上主的名領受上主的賜福,還要把在禮拜中所領受的信息帶入世界!教會透過這樣一定科層性的信仰生活,牧者可以有更成熟可揮灑的牧會空間,同時,信徒可以砥礪自己更加向前!

但當我們再推到基督教拆除神職與平信徒階級間高牆的觀念出發時,似乎又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思考,其實人人皆可親近上帝領受祝福,亦可以成為祝福的出口。「祝禱」或許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父母為子女祈禱,探病者為病人祈禱,主日學老師為學生祈禱,或是我在學生團契聚會結束時的祈禱,也常帶著祝福與差遣的意涵。

另一方面,我們更可以思想,我們常常對教會禮拜中的儀式習以為常:舉不舉手祝禱似乎跟我們沒關係!甚至是誰來祝禱也沒有關係了,牧師也好、老師也好、傳道師也好,聽到「直到永世代無盡」就「阿們」就對了!這是眾教會必須檢討,若「祝禱」這是一個好的且重要的信仰儀式,教會是否有盡教導會友的責任?

我所在的教會已經是一個宗派色彩濃厚的教會,牧師也勤於教導,卻也數度產生這樣氣氛凝結的「祝福與差遣」。或許這樣的現象更能凸顯許多教會較少教導自己教會的禮儀,與其教義,以及衍生出的教制傳統。(這也就是宗教研究上認為一個宗教的三元素:教義、教儀與教團)如果欠缺教導,長老也就當然有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教牧人員中的一環,也擁有祝福的權柄,特別是舉手祝福的權柄。

鼓勵所有基督徒朋友不要再習以為常了!老實說,舉不舉手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倒也沒看過哪一個傳道師偷跑來個舉手祝禱被上帝擊殺的,當然也沒有哪個牧師不舉手而被擊殺了。然而,我們必須認真看待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所有的儀式其實都有它的意義,細細推敲,認真研究,去瞭解背後所蘊藏的信仰意涵,以及實踐我們所相信的。這真的就大有關係!

(封面相片來源:af4437 / CC BY-NC-SA;謝皆明牧師於艋舺教會祝禱。)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