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貼神也體貼人

4601
贊助本文

近年在台灣基督教界常聽到一種觀點,為了彰顯人對上帝的高舉以及絕對的順服,刻意貶低「人權」、「民主」、「自由」、「人文」等價值,把這些概念跟「上帝的主權」完全對立起來,彷彿只要跟「人的意志」扯上邊的概念,一切都是對上帝的褻瀆。然而細究起來,這些概念的產生,其實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脫離不了關係,不明究理加以反對,頗有望文生義之嫌,忽略了其中的基督信仰元素。

曾聽過有傳道人以「體貼神,不體貼人」這句話做為格言,要求信徒嚴守教會訂定的紀律。

實際翻查聖經後,發現典出馬太福音,故事的背景是耶穌告訴門徒,祂必須前往耶路撒冷,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被殺害,第三日復活。此時彼得拉著耶穌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袮身上!」想不到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並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

就我個人的生命經驗與信仰體悟,這句話說出每個人在面對上帝呼召時,必須捨棄世上所貪戀事物的抉擇,是自己的決志,而非對他人的要求。然而若套用在要求信徒嚴守教會訂定的紀律之上,變成「體貼教會,不體貼人」,則感到有些彆扭,甚至背離了我對信仰的理解。

什麼才叫「體貼神」呢?每天抄寫聖經算嗎?聖經讀過三次算嗎?還是月定奉獻都有達到收入十分之一才算呢?很多時候,信徒急切地渴望尋找到一種可以用外顯行為衡量信仰純度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虔誠,而教會為了管理上的需要,也樂於引導信徒如此遵行,卻不再省思「體貼神」的意義究竟何在。

什麼又是「體貼人」呢?日前有幸聽到水林長老教會莊信仁牧師分享,不到10年前,水林教會還是一間信徒只剩不到10人、平均年齡近70歲的教會,如今已是青少年聚集得到信仰造就並且獲得社區認同的教會。水林教會的作法是,透過聖誕節、週末營等切入點與社區建立關係後,不是只有口頭上說說「願你平安」,而是實際關懷需求,讓社區認同教會做的事情。

例如成立課輔班的目的,不是為了吸引社區孩童增加教會人數,而是實際看見家庭的破碎不完整,孩童課業需要陪伴,並在陪伴中讓孩子的生命得到提升。莊信仁牧師分享時所說的一句話,特別觸動我過往的教會經驗,「愛可以輕易說出口,但是我們要認真問自己,我們在承擔孩子生命中的重量時,我們願意做到什麼程度?還是只是在做教會交代的任務而已?」

從耶穌生平的事蹟中,處處可見祂為各種社會邊緣人與弱勢者帶來關懷與救贖,展現的是「體貼神」也「體貼人」的行為典範,誰說這兩者之間必定是彼此對立,而非相互成全的呢?

幾年前有一個英文縮寫「WWJD」(What Would Jesus Do,意即「耶穌會怎麼做」)非常流行,甚至做成手環、項鍊等各種能夠隨身配戴的裝飾品,讓人們能夠隨時提醒自己面對各種不同的情境時「耶穌會怎麼做」。

隨著受難週的接近,再次提醒著耶穌基督願意為眾人的罪而死,成為贖罪祭。而自稱是基督徒的我們,在世間各種苦難中,又願意承擔多少世人生命的重量呢?或者認為反正我的罪已被洗清,剩下的就是別人的事了?在配戴飾品的流行熱潮消退後,還能夠將「耶穌會怎麼做」這句話銘記在心版上的人,我想才是真正能夠學習耶穌「體貼神」也「體貼人」的人。

(封面相片來源:wiki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