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春天?和解的冬天

2291
贊助本文

阿拉伯的春天?

「民主是癌症,伊斯蘭才是解答。」(Democracy is cancer, Islam is the answer.)這句阿拉伯世界的街頭遊行標語,體現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對於西方國家長期以來試圖以權力政治介入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彈,他們反對西方強行將民主推展到伊斯蘭世界。

自2010年底突尼西亞點燃的「茉莉花革命」,延燒到整個北非和中東的阿拉伯世界,持續了數年之久。然而,這波被西方國家視為阿拉伯世界民主化契機的群眾抗爭浪潮,並沒有為阿拉伯帶來「民主的春天」。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突尼西亞成功地轉型為民主體制之外,整個阿拉伯世界大致出現幾類狀況:首先,是陷入嚴重內戰的國家:這些國家被稱為「失敗國家」,連基本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都有問題。利比亞、敘利亞、葉門屬於此類。

其次,是威權政權穩固地進行統治的國家:大多是屬於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豐富的國家,統治階層(王室)能夠以更好的福利政策籠絡公務員和民眾,藉以鞏固其威權統治。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等國屬之。

第三,是採行選舉的半民主國家:這些國家雖然有舉行定期的選舉,但未必具備公平競爭的政治環境,人民的基本公民政治權利也未獲得完整的保障。阿爾及利亞、伊拉克、蘇丹、埃及、黎巴嫩、科威特等國屬之。第四,在這些類型之外,興起了以重建古代「哈里發國」(Caliphate)為目標,以「伊斯蘭教法」(sharia)進行統治的「伊斯蘭國」。

仇恨政治下的無辜犧牲者:埃及科普特教會基督徒

在衝突不斷的阿拉伯世界,給予極端主義者操作仇恨的機會,並藉由流無辜者的血,為世界製造更多的恐慌和仇恨。

伊斯蘭國於2015年斬首了21名埃及的科普特教會(Coptic Orthodox Church)基督徒,又於今年4月的基督教棕樹主日,針對科普特教會進行炸彈攻擊,造成45人的嚴重死亡。埃及的科普特教會信徒紛紛感到極度恐懼和無助,不知道何時輪到自己遭害。

 (2017年4月9日,埃及科普特教會的基督徒迎接棕樹主日之後,遭到伊斯蘭國的恐怖份子以炸彈攻擊,造成45人死亡。)

這使得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4月底造訪埃及,分別會見科普特教會牧首與埃及的遜尼派重要宗教領袖。透過和不同宗教和宗派的領袖會面,教宗試圖傳達一個清晰的訊息:這種以宗教對立為理由,使無辜者受害的極端主義暴力行為,違反了任何宗教信仰的本質,是出自政治意圖,而非宗教意圖。

在阿拉伯之春浪潮的起初,埃及的民主進程受到西方高度關注和期許。開羅解放廣場在阿拉伯之春浪潮剛開始的那兩年,也曾是群眾盼望新政治與新埃及之所在。然而,短短幾年之內,這些盼望轉為失望、憤怒與衝突。在2013年其現任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以軍事政變方式推翻前一年以民主選舉選出的伊斯蘭主義者穆爾西(Mohamed Morsi)總統後,即使塞西隔年以選舉方式連任,埃及社會仍持續處於高度緊張與衝突當中。

同一個埃及,人們卻擁有不同的夢:世俗的自由派渴望埃及能夠儘速採行符合西方憲政民主的體制,伊斯蘭主義者(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主)卻希望能將伊斯蘭信仰的價值帶入政治領域,社會主義者則正視埃及在數十年經濟自由化後的嚴重貧富差距,期待追求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革命浪潮後的埃及,所呈現的是一種極度分化的社會。

美國的基督教組織「開門」(Open Doors)在20多年來,已持續對世界各地受迫害的基督徒進行調查。近年「激進伊斯蘭的興起」使生活在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裡的基督徒處於更嚴重的受迫害處境。在「開門」組織2017年的報告當中指出,身處埃及的基督徒同時要面臨來自於「世俗的民族主義者」和「激進的伊斯蘭主義者」的威脅。

2013年穆斯林兄弟會的總統穆爾西遭到政變推翻後,埃及基督徒被激進伊斯蘭主義者視為支持政變,並不斷遭到後者的暴力攻擊。另一方面,埃及的世俗政府在政策和立法上也有諸多歧視基督徒的規定,例如:不准基督徒向穆斯林傳教,也不准基督徒擔任政府較高位階的公職。

在科普特教會信徒受到激進伊斯蘭主義者攻擊的這幾年,埃及的穆斯林也曾對科普特教會信徒伸出援手。埃及的遜尼派大伊瑪目塔伊布(Ahmed el-Tayeb)近日在和教宗會面後也譴責本次針對科普特信徒進行的恐怖攻擊。嚴格來說,激進伊斯蘭主義者採取行動的目的並非宗教因素,而是政治因素。

是政治衝突,而非宗教衝突

正如同研究伊斯蘭國的專家拿波里奧尼(Loretta Napoleoni)所指出的:「歐美國家竟然認為中東地區的戰亂,乃是源自於7世紀阿拉伯的宗教戰爭,這是何等荒謬的誤解。……這種型態的戰爭,根本不是為了宗教使命而戰,而是重視實用主義的領導人所採取的政治謀略。」(註)伊斯蘭國透過經營企業的方式,建立起充足的經濟來源,同時透過現代的網路媒體的使用,有效地為自己進行了宣傳。

該組織每一次宣稱恐怖攻擊是出自其成員之手,都是一次免費的高調宣傳。因為每次恐怖攻擊發生,全球各大媒體都會不斷報導相關消息,這就是替伊斯蘭國進行免費的宣傳。恐怖攻擊廣傳後所製造的情緒有:恐懼、仇恨、不信任。

這些情感因子的散播,可能使世界大部分人對於該組織的厭惡,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情感足以在西方社會內部激起分裂。我們所看到近年許多歐洲極右派政黨或組織的興起,當這些極右派勢力宣揚二元對立的價值觀(西方vs.非西方;基督教文明vs.伊斯蘭文明),並藉以挑動社會對立時,正好符合伊斯蘭國的目的。

阿拉伯的春天是否到來?顯然沒有。但動亂當中激起的激進宗教組織,卻繼續替本質上是權力政治衝突(政治經濟利益角力、區域領導權爭奪等)的阿拉伯世界,抹上了更多看似宗教衝突的色彩。人們必須看清該區域衝突的本質,才不會引起不同宗教信徒之間更大的不信任。

註:拿波里奧尼(Loretta Napoleoni),《這才是伊斯蘭國!》(台北市:究竟,2015),134-135。

(封面相片來源:Hossam el-Hamalawy حسام الحملاوي / CC BY-NC-SA;開羅解放廣場上的抗議活動。)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