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生/再思「唯独圣经」:落实在牧养的实践(中)

8177
赞助本文

◎黄春生(济南长老教会主任牧师)

上篇:黄春生/再思「唯独圣经」:落实在牧养的实践(上)

二、教会为何铸成大错?历史是否还会重演?

1.宗教改革者的后裔,纳粹政权的帮凶

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可能不禁想问:曾经开启西方宗教改革的德国,会不会在几百年后也成为压迫者?改革者会不会成为压迫者?答案是肯定的。在宗教改革后数百年的德国历史当中,教会的确再度铸成了大错,年代是在20世纪的一次战后。

我们可以透过两张图来了解1930年代,德国基督新教教会与德国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正式名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缩写为NSDAP)之间的亲近性。

首先,图1是1925年德国各地区的天教徒人口比例分布。淡红色部分占该区人口40~60%,深红色则占该区人口60%以上。其他的白色部分则为天主教徒人口在40%以下的地区(相对少数)。

图1/1925年德国各地区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

其次,1932年是纳粹党崛起的关键年份,我们透过纳粹党在这次选举中的得票分布情况,即已可以窥见隔年纳粹夺权时重新选举时得票率的分布趋势。图2是1932年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NSDAP)得票的比例分布图。白色部分为纳粹党得票低于30%的地区,颜色愈深,纳粹党得票率愈高。

图2/1932年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党(Nationalsozialisten in Deutschland)在德国各地的得票比例。

如果将图1和图2整合起来看的话,则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关连性:在天主教人口占较高比例的今日几个地区都是纳粹党得票率最低的地区(低于30%),这些地区相当于今日的巴伐利亚邦(Bayern)大部分地区、巴登-符腾堡邦(Baden-Württember)半数地区、北莱茵-西法伦邦(Nordrhein-Westfalen)大部分地区,以及莱茵兰-普法兹邦(Rheinland-Pfalz)许多地区、萨尔兰邦(Saarland)大部分地区,以及下萨克森邦(Niedersachsen)的少数地区。

相对于此,当时德国纳粹党得票率最高的地区,都是在历史上深受500年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地区。也就是今日的几个邦:萨克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图林根邦(Thüringen)、下萨克森邦(Niedersachsen)、什列斯威-霍尔斯坦邦(Schleswig-Holstein)、梅克伦堡-西波美恩邦(Mecklenburg-Vorpommern)、布兰登堡邦(Brandenburg)的大部分地区。简言之,纳粹党的支持者席卷了德国历史上的新教地区。

在此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纳粹党在德国威玛共和的民主体制下,从未取得过半数得票和席次。然而,希特勒却透过未过半数的少数政府取消了德国的民主体制。

在1932年7月的德国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取得37.3%的得票率和230席国会议员,成为国会最大党。在无法组成多数党政府的情况下,希特勒于1933年1月被任命为德国联邦总理。在希特勒主导的政府下,2月27日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Reichstagsbrand)。3月再度举行的国会选举,纳粹党在得票率(43.9%)和国会议员席次(288席)上虽有增长,但仍为少数政府。

这次选举后,希特勒迫使国会通过具有威权倾向的「国会授权法案」(Ermächtigungsgesetz),赋予德国内阁制订法律而无须议会通过的权力。在该法案的授权下,希特勒政府全面禁止了所有反对纳粹党的党派。这才有在1933年11月又一次的国会选举当中,纳粹党取得的92.11%的得票率(该次选举的投票率是95.3%)。换言之,当年有近九成的德国人在支持纳粹。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迫于纳粹的压力,怎能归咎于基督教会?其实,当人们面对邪恶,选择沉默就是一种纵容,就是一种支持。德国神学家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曾说:「面对邪恶时沉默以对,这本身就是邪恶:神不会以我们为无罪。不说话就是说话,不行动就是行动。」

过去在新教地区的许多德国人,曾强调自己是宗教改革者的后裔,但是在纳粹崛起的年代,这些当年改革者的后裔,后来却成为支持纳粹政权的人。所以,改革者有一天有没有可能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当然有。如果我们没有持续自我反省、持续走在改革的道路上,那么,帮我们当面对新的时代与新的挑战时,往往会被外外部的力量所改革。教会如果不能够自我改革,就等著被时代改革吧!

宗教改革所处的16世纪,正经历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人文主义思潮。当人文主义所强调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在欧洲社会扩展其影响力时,在教会的领域,也开始出现对于传统天主教会体制性问题的深刻反省。天主教会在当时是一个充满体制性问题的巨大组织,于是它就成为许多人文主义者,或者是天主教内部的人文主义者所检讨的对象。

尤太裔德国哲学家马克思(Karl Marx)曾在1944年写过一本名为《论尤太问题》(Zur Judenfrage)的著作,讨论尤太人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emancipation)。这本书被许多学者认为是马克思具有激烈「反尤主义」倾向的著作。此外,对近代德国反尤主义有深刻影响的记者弗利基(Theodor Fritsch)曾这样形容尤太人:「他们不是人,他们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的想法或观点,当年德国基督教会不仅没有去反驳,反而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耶稣当年是站在弱势者和底层人民这一边,但是二战前的德国教会却没有从耶稣的眼光来看待政治和社会问题,反而成为加害者共犯结构的一份子。

当时德国有些教会曾经明目张胆地在教会的圣坛挂起纳粹的标志,在德国科隆的安东尼特教堂(Antoniterkirche)里面,就有这样的图腾(图3)。在图中,我们可看到圣坛上面不仅有耶稣和十字架的图腾,但是同时也有纳粹的标志。想想看,如果台湾的教会里面,一边写着「基督是主」,一边却挂著纳粹或极端主义的图腾,你会接受吗?可能不会,这是因为人类已经经过了至少从二战后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反省。

图3/将纳粹旗帜放在教会讲坛的德国教会。

2.勇于面对黑暗历史,再思宗教改革精神

时代一直在进步,基督徒也应该不断自我反省。在纳粹崛起时候的德国,是否有基督徒在对纳粹的不公义进行反省呢?有。1933年于由少数德国基督徒发起成立的「认信教会」(Bekennende Kirche)就是这样的一群基督徒,他们反对纳粹独政权的裁统治,甚至于1934年发表了基督教会史上知名的「巴曼宣言」(Die Barmer Theologische Erklärung)。但这样的一群人毕竟只是当年极少数。

属于当年德国认信教会成员之一的牧师、神学家潘霍华曾写道:「只有当教会为他者而存在,它才是真正的教会。」(Die Kirche ist nur Kirche, wenn sie für andere da ist)¹「他者」指的是谁?弱势者、有需要的人,他们需要被关怀,需要去经历神的爱。这次来到北美演讲,我和几位牧师刚好聊到同志问题,听到周宏毅牧师说:「别人都不要的,都来我这里。」我非常赞同周牧师的想法。这就是耶稣的心意,不是吗?无论这个人是一个街友、无家可归者或罪犯,难道教会不该成为他们的逃城吗?难道教会不该对这些人敞开心胸吗?潘霍华在当年提出上述对教会的深刻反省,让我们看到耶稣的眼光。

马丁路德曾在1543年写过一篇名为〈尤太人及他们的谎言〉(Von den Jüden und iren Lügen)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尤太人不值得怜悯,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尤太会堂是「无可救药的妓女和邪恶的荡妇」。

在路德当年所在的威登堡城市教堂(Stadtkirche Wittenberg)的墙上刻有一座从14世纪开始盛行于北德意志地区的「尤太母猪」(Judensau)雕像(图4)。从雕像中,可以看到,在母猪的身体下方有很多人脸正在吸这只母猪的奶。在当时的德意志地区的人们都把尤太人当成是猪,但值得注意的是,马丁路德当时也被罗马教廷当成是上帝花园里面的一只猪。在尤太教信仰中,母猪代表不洁净,当年许多欧洲人即是以此形象看待尤太人。路德也是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尤太人。他在1543年写的另一篇文章《不可知的名称和基督的世代》(Vom Schem Hamphoras und vom Geschlecht Christi),嘲讽雕像当中母猪身后的那位尤太拉比²。

图4/德国威登堡教堂墙上的「尤太母猪」(Judensau)雕像,约兴建于西元1300~1470年。

在这尊在威登堡城市教堂的「尤太母猪」雕刻,后来经过了当地人深刻的历史反省,他们没有把这样的图腾拿掉,而是在下面放置了纪念碑。目的不在涂抹以前教会所犯下的错误,而在于进行信仰的反省。人们在这尊雕像的柱子下立了一个十字架形状的纪念碑,上面刻有大屠杀(Holocaust)的纪念碑文(图5),碑文内容如下:「上帝的真实名字——遭人唾骂的Schem Hamphoras(马丁路德的反尤著作名称)——这个在基督徒面前被尤太人认为几乎具有难以言喻的神圣性的名字,死于十字架下面的600万尤太人当中。」(Gottes eigentlicher Name, der geschmähte Schem Hamphoras, den die Juden vor den Christen fast unsagbar heilig hielten, starb in sechs Millionen Juden unter einem Kreuzeszeichen.)

图5/威登堡教堂「尤太母猪」雕像下面的大屠杀纪念碑,用来反省欧洲近代以来的「反尤主义」及纳粹政权所发动对于尤太人的「大屠杀」。

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但是德国人并非只标举马丁路德的贡献,而是同时深刻反省了他本人所犯下的错误。有德国人制作了一座雕像消遣了马丁路德一番(图6)。雕像中的马丁路德裸露全身和他的下体,像个变态。雕像上面写的是德国哲学家雅斯培(Karl Jaspers)于1962年所说过的名言:「路德反尤太人的提议,被希特勒确实地执行了。」(Luthers Ratschläge gegen die Juden hat Hitler genau ausgeführt.)许多路人或游客经过都争相对这座雕像拍照,而德国教会也没有要求把这座雕像撤除,因为马丁路德反尤太人是历史事实。五百年前的马丁路德的确是反对教廷权威的改革者,但是他却也同时去歧视和压迫更弱势的人,德国农民、尤太人都是受到路德明言压迫的对象。

图6/德国人于宗教改革五百周年记年的今年,制作了嘲讽马丁路德反尤主义的雕像。Foto: Evelin Frerk

3.律法有时而穷,唯基督精神常新

不是只有德国有这样的现象,在二战后的台湾也曾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上面看到在科隆一座教堂当中的圣坛上有纳粹的标志,在二战后的台湾,我们同样可以在特定教会的十字架上看到国民党的党徽。在这样的教会里面,就曾出现过十字架中央是国民党党徽的象征,这样的教会就是「党国教会」。在曾庆豹教授的近期新书《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就揭露了这段战后台湾教会史上一段基督教会人士协助独裁政权迫害无辜基督徒的历史,该书讲述了当年较具本土性格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如何被一批同为基督徒的「党国基督徒」给出卖。

图6/曾庆豹的著作《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封面图片当中,十字架中央是国民党的党徽。

曾庆豹教授以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深入考究这段历史,在完成这部著作时,台湾没有出版社愿意替他出版这本书。他来找我时,我就邀请台湾教会公报社的社长方岚亭牧师在马偕医院碰面讨论出版此书的可能性。后来我们的作法是,先在台湾教会公报上面进行连载,然后再出版成一本书。曾庆豹教授为了写这本书,到美国、香港等许多地方去蒐集资料,花了相当多的心力。此外,他透过教会公报社协助他购买版权也花了一年多。

我请他将第一个新书发表会安排在济南教会举办,这是我跟他谈好的条件。新书发表当天有将近两百多位听众,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历史,也都感到极为震撼。如果教会中的基督徒曾经做过许多丑陋的恶事没有透过考证被挖掘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以为基督徒的所作所为都是荣耀上帝的。然而,当人们了解这些历史之后,才得以质问:教会真的一直在做荣耀上帝的事情吗?教会难道不会铸成大错吗?过去教会的黑暗历史难道不会再度重演吗?

今年9月,韩国的大韩耶稣教长老会(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Korea, PCK)以及韩国基督教长老会(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PROK)等韩国的基督教会,都在召开年会时做成决议,禁止按立女性牧师、长老和执事,同时也规定离婚的妇女必须被逐出教会,妇女在教会的地位大幅降低。这些韩国的基督教会走向极端的保守主义路线。为何这些教会会如此?这其实都是受到来自于美国的一些极端基要派基督教团体的影响。

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纳粹政权竟然也是许多基督徒支持出来的;过去的教会也曾做过猎女巫的行为;过去的教会也曾成立宗教裁判所去审判异端;过去的教会也曾支持奴隶制度和种族隔离政策。无论是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战争等问题,我们在每个时代都在面对这些议题。我们是否有在我们的处境下用耶稣的眼光去看问题?如果我们没办法用耶稣的眼光,而是不断去寻找旧约经文,纯粹从字义上将当时的处境原封不动地搬到今天来定别人的罪,这就是教会必须要被改革之处。

历史总是不断地在重演着,改革者往往在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也成为被改革的对象。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被改革的对象,而是让自己时常走在改革的风尖浪头上?这就牵涉到我们对于圣经如何进行诠释的问题。

本文主题「再思『唯独圣经』」的重点在于:尽管圣经有许多经卷,有许多先知的话,然而,耶稣超越一切先知,也超越圣经文本。不要忘了,耶稣的身份是「拯救者」,而不是一个「道德审判者」,他的目的是要拯救人类。今天,无论是妓女、离婚的人、罪犯或同性恋,任何人想要来寻求耶稣,都有资格得到耶稣的拯救。人们不是借由其他人对圣经的诠释获得拯救,也不是透过其他人获得拯救,而是透过耶稣获得拯救。我们做为基督徒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让所有我们想要传福音的对象在他的处境下认识耶稣。

法利赛人当年就是不断地用圣经的教条加诸尤太人身上,致使尤太人的重担无法得到释放。耶稣当时来就是要对抗这样的律法主义,所以耶稣在当时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今天的教会如果没有人愿意勇敢学习像耶稣,那么教会就会成为加害者,这些加害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注:

  1. Dietrich Bonhoeffer, “Entwurf einer Arbeit,” Gefängnis Berlin-Tegel im August 1944.
  2. 马丁路德〈尤太人及他们的谎言〉(Von den Jüden und iren Lügen)英文版,可参见:https://christogenea.org/references/jews-and-their-lies-1543。

(Photo credit: Abode of Chaos / CC BY

下篇:黄春生/再思「唯独圣经」:落实在牧养的实践(下)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台北济南基督长老教会黄春生主任牧师,于2017年10月6日北美巴城中华基督教会举行北美教协举办的神学研究会「变革与创新—宗教改革五百年,教会突破新契机」发表的专题演讲。
文字记录整理:廖斌洲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