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不要以上帝的名義,去餵養你的慾望

109686
贊助本文

今年是馬丁路德改教500週年紀念。宗教改革是人類文明,至少是西方文明的分水嶺。那麼它是怎麼發生的呢?因素當然很多,不過,教宗利奧十世為了要建造彼德大教堂,大量販賣贖罪券,這是改教運動的導火線。

《今日基督教》在8月底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改教500年後,許多新教徒比路德更接近天主教》。作者Sarah Eekhoff Zylstra指出,只有不到50%的新教徒還相信《唯獨信心》和《唯獨聖經》的教義。這是怎麼回事?

歷史學家卡特‧林伯格(Carter Lindberg)看出,現代的成功神學與發行贖罪券的理念如出一轍。成功神學就是今天的贖罪券!由於成功神學在美國大行其道,它可能是今天新教徒偏離改教理念最大的因素。

不過,贖罪券是為了彼世,而成功神學卻是為了今世。所以,成功神學更有吸引力。

安東尼奧‧薩列裡的自白

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寫的舞台劇(後拍成電影《莫扎特傳》)《阿馬迪斯》(Amadeus,取自莫扎特的中間名字)描寫安東尼奧‧薩列裡(Antonio Salieri)和莫扎特之間的恩怨。雖然不符史實,但卻是劇情生動,發人深省。

劇中的薩列裡從小愛好音樂,稟賦過人。他年輕時與上帝這樣地辦交易:

我願意就一個孩子所能獻上最大膽、最秘密的方式,向你禱告:「主啊,願你使我成為一個偉大的作曲家。讓我用音樂慶祝你的榮耀,也因此成為對我的慶祝。親愛的主啊,讓我成名,讓我成為不朽。在我去世以後,但願人們永遠用愛紀念我的作品。為了回報你,我發誓,此生的每時每刻,我都獻上至高的貞潔、勤勞和最深的虔誠,我也要儘力地樂意助人。阿門、阿門。」

薩列裡守住了他的諾言,生活檢點,一生貢獻於音樂,免費教導許多青年音樂學子,更是盡他的力量賙濟窮人。他的音樂事業也蒸蒸日上,做到了宮廷樂隊長。他感覺上帝履行了「諾言」。

然而,莫扎特出現了,他的音樂天賦遠超過了薩列裡。「阿馬迪斯」就是「被上帝所愛」的意思,這樣的異稟一定是從上帝來的。可是,莫扎特卻是個言語粗鄙,生活放縱的人。為了要配得上帝的恩寵,薩列裡努力拒絶自己一切的慾望。但是,莫扎特這個小子,雖然已經訂了婚,還是毫不檢點,放蕩無拘。這不公平!

與莫扎特相比,他感覺自己在音樂創作上是個失敗者。這讓薩列裡無法接受。

最終,薩列裡對上帝說:「從現在起,我們是敵人了。」他開始設計謀殺莫扎特。這位本來自以為是熱愛上帝,熱心助人,相當自得的人。莫扎特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顯出他內心的真相。原來他的犧牲,他的奉獻,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自己。

然而,富裕、健康、成功不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期望嗎?薩列裡的信仰,他對上帝的期望,所反映的不也就是絶大多數人心裡真正的盤算嗎?

一個現世的故事

49歲的喬治‧亞當斯失去了工作。不過,因為不斷地受到約爾‧歐斯汀(Joel Osteen)牧師電視佈道信息的鼓勵,他和妻子,以及三個孩子,舉家搬到了休士頓近郊,也就是歐斯汀牧師所領導的超大型的湖木教堂(Lakewood Church)附近。該教會是美國最大的教會,每週有5萬人參加崇拜。

歐斯汀牧師的講道不斷地增強了亞當斯的信心。原來上帝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今生厚厚祝福基督徒,因此一個人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降低這個期望。

「上帝已經向我顯明,他不要我做個打雜的人。」帶著滿滿的信心,亞當斯到一間福特汽車經銷商去申請工作。雖然沒有經驗,但他要干的不是那種低等的入門活。他要僱主告訴他,公司最好的銷售員的薪水若干,並且堅持自己要得到同樣的待遇。奇特的是,他居然拿到了銷售員的工作。而且超越常理的,上工第四天他就賣出去一部高檔車。

他說:「這是上帝賜給我新的一天。我正走在每年收入超過十萬元的路上。」他帶著期望說,那時他要買一棟佔地25英畝的房子,附加養馬場給孩子(他的孩子都在家裡上學)。院子裡有個池塘,或者也養些牛隻。「我在做大夢,不過整個天堂都在做大夢。不是嗎?耶穌為我們的罪死了,這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他的代贖給了我希望。歐斯汀告訴我們,一位偉大,有能力的上帝不可能不把最好的東西賞賜給祂的兒女。」(《時代雜誌》2006年9月10日:”Does God Want You to be Rich?”)

希望明天生活會更好,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會逐漸改善,家庭更幸福,這是所有人的期望。成功神學的正面思維正好給這種期望加上了信心和勇氣。人類的本能就是做大夢,這世界沒有人不希望成功。成功神學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你的期望值越高,上帝就越祝福你!

什麼是成功神學?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成功神學,你只需要打開電視,收看宗教節目,其中大部分都是傳講成功神學。這批電子傳道者會告訴你:那位無比豐盛的神已經準備好用奇蹟祝福你。無論你的困難是財務,健康還是情感。上帝要改變你的命運,只要你為自己所期望的結果熱烈祈禱,宣告那結果屬於你(name it, claim it! 指名、宣告),就必得著。成功神學傳講:信心的話語(word of faith)帶著能力,如果能夠抓住聖經上的應許(不論是否斷章取義),你所祈求的就是上帝的旨意。

並且,信徒必須用行動表達信心,把支票寄給傳道者(「信心的種子」),讓他為你祈禱,上帝的祝福必然早日應驗。這不就是今日的“贖罪券”嗎?

成功神學又稱作「成功福音」,或「健康與財富的福音」。它是個涵蓋性的名詞,強調上帝要在經濟上祝福信徒,並祝福他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活快樂。這些祝福可以藉著「信心宣告」和「忠心履行十一奉獻」(撒種)而達到。如果得不到這些祝福,那肯定是你信心不足,或是沒有向上帝支取他的應許。他們認為苦難不是從上帝來,乃是從魔鬼來。或者,他們認為苦難是上帝的審判。

在2008~2009年金融風暴的高峰,《大西洋雜誌》在2009年12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這個金融風暴與教會的關係。該文結論說:因為「成功神學」大力鼓勵會眾「憑信心」買房。結果在風暴中付不起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大大加重金融危機的嚴重性!(Hanna Rosin, “Did Christianity Cause the Crash?”)

成功神學的教會財務一般不太透明。參議員Chuck Grassley在2008年組織一個參院委員會,調查6位「成功神學」牧者的個人財務情況,包括在川普就職典禮上作禱告的寶拉‧懷特,結果幾年後因為得不到牧者的合作,只好草草收場。

美國黑人教會傳講成功神學的遠高於白人。近年來「成功神學」在西非和南美更是流行,因為它的信息對貧窮、落後的地區,對希望生活升級的人們,特別有吸引力。號稱全世界最大教會的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就是傳播“成功神學”的佼佼者。經過多年的訴訟程序,前幾年趙鏞基牧師以及他的長子都因貪瀆罪被法庭判刑。

成功神學帶來的的危機

「成功神學」的一個危機就是把重點轉向自我。我的「成功」成為我的偶像。於是選擇性地,望文生義地解讀聖經。

《赫芬頓郵報》2014年9月初報導,湖木教會的「共同牧師」,維多利亞‧歐斯汀(約爾‧歐斯汀的妻子)在聚會中傳講:「為自己的緣故做好」。她說:

「當我們順服上帝時,我們不是為上帝而做……我們正在為自己做。因為上帝因我們快樂而高興。去做好,因為上帝要你快樂。當你來到教堂,當你崇拜他,你這樣做不是為了上帝,真的。你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因為這才是讓上帝高興的事。」

《時代雜誌》對歐斯汀夫婦所做的訪問中,維多利亞提到自己「信心的話語與得勝」的經驗。這種操練讓他們買到了夢想中的房子,並且讓她在飛機上從普通艙升格到商務艙。他們的信仰建立在一個又一個「得勝的」見證上。她似乎從來就沒有提到自己在飛機上與空服員吵架的事。

《時代雜誌》的調查還發現,美國有17%的基督徒認同「成功神學」;有61%的受訪者認為上帝的旨意是要人富裕。此外,有31%的人認為,如果多奉獻,上帝就會在金錢上更多賜福與你。

馬鞍山教會的華里克牧師認為:「這種上帝希望每個人都富裕的想法實在十分可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胡扯。它塑造了一個假神。然而,你我的價值不是用財富來衡量的,我可以把千千萬萬跟隨基督的窮人帶來給你看。」

成功神學與基督教正統信仰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對上帝和聖經的誤解,以及他們對「掌權神學」的偏差瞭解。他們關心的不是上帝的主權,而是基督徒要在世上掌權和誇勝。就如安東尼奧·薩列裡,縱使有服務和捨己的表現,那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掌控和成功十分重要,它是上帝祝福的證據。換句話說,上帝要為基督徒掌控的慾望服務。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代贖也擔待了你的貧窮和失敗。在這個框架下,失敗是信心的不足,是種罪惡。

「成功神學」是個世俗文化與消費文化的產物。波士頓大學研究宗教的名教授Stephen Prothero說:「可悲的是,基督教變成文化的應聲蟲。」

成功神學的的經文根據

有幾段經文是「成功神學」最常引用的。

瑪拉基書3章10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段經文可能是瑪拉基書最常被引用的一段,而不是裡面有關彌賽亞的預言。

Creflo Dollar牧師把這段經文解釋成為「上帝與信徒間的立約」,只要你把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上帝一定會加倍的用錢財報答你。信仰似乎變成了一種金錢交易,它的注意力都在今生的安樂,很少注重十字架、贖罪、捨己、貪財,等等方面的的信息。有些牧師為了不得罪人,甚至迴避講到罪的問題。

約翰福音10章10節:「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裡「豐盛」被解讀為生活上的豐富,而不是,或不僅是,靈性上的豐富。

腓立比書4章19節:「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保羅對腓立比人的祝福變成了上帝對所有人的應許。

約翰三書2節:「親愛的兄弟阿,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這裡,約翰的祝福變成了上帝的保證。

馬太福音25章14-30節,以及路加福音19章12-27節中有關「才幹」的比喻。重點放在上帝對辛苦工作者的報答。

成功神學的來源

成功神學有兩支流派,一支是諾曼·文森特·皮爾的正面思維派(參《照著自己的形象造神》)。皮爾是影響川普一生最大的人。另一支就是三一廣播網(TBN)的那批「信心言語」的電子傳道者,包括肯尼斯‧科普蘭(Kenneth Copeland,Oral Roberts的嫡系)、喬伊斯·梅爾(Joyce Meyer)、本尼‧亨恩(Benny Hinn)、傑克斯(TD Jakes)、約爾‧歐斯汀與寶拉·懷特,等人。不過今天,這二支流派基本上已經合流了。

美國成功神學的發達是20世紀中期以後的現象,從Oral Roberts開始。不過,根據杜克大學神學院歷史教授Kate Bowler的研究(”Blessed: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rosperity Gospel,” 牛津大學出版,2013),成功神學的思想起源於19世紀,它有三個源頭:五旬節派、新思維(New Thought)運動、以及美式「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和向上流動性」的「福音」。

新思維運動源於19世紀催眠術家奎姆比(Phineas Quimby),他的「諾斯替醫學」影響了瑪麗‧貝克‧艾迪,創立異端教派「基督科學教會」。Quimby的基本理念是:我們生病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負面念頭,生病和死亡都是錯覺。

凱尼恩牧師(E.W. Kenyon,1867-1948)將奎姆比的艾默生式的超驗主義與福音派的「得勝生活」相結合:「我知道我已經得到醫治,因為上帝說我已經治癒,不論我身體的狀況如何。」凱尼恩的神學塑造了今天「指名、宣告」的「信心言語」。

凱尼恩的學生肯尼斯‧哈金(Kenneth Hagin)建立了「信心醫治」的神學,他被認為是今天「信心言語」神學的「祖父」。他的信仰也包括一些奇特的教導,例如:所有的人都是「小神」。哈金說:那些重生的人「與拿撒勒人耶穌一樣,都是道成肉身。」(威敏神學院教授邁克‧霍頓給華盛頓郵報寫的專欄:Evangelicals should be deeply troubled by Donald Trump’s attempt to mainstream heresy,2017-1-3)哈金也是基督教錫安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

結語

約翰·派珀牧師2014年的講道中對如何察覺成功神學提出了六個關鍵點:

1、缺乏對聖經的必要性的嚴肅教導,缺乏對苦難的教義。

2、缺乏對自我否認(捨己)的教義說明有了偏差。

3、沒有嚴肅的解經。

4、沒有處理經文中的張力。

5、教會領導具有高檔次的生活方式

6、高抬己的重要性,邊緣化上帝的偉大

派博牧師指的是牧者。

對跟隨者來說,我認為,最值得擔憂的是人對上帝的誤解:以為祂像廟裡的菩薩一般,偏袒送錢人、不公正、看不起窮人、不瞭解人類的苦難。祂是勢利的,短視的,無情的。這個上帝不是聖經裡的上帝。

此外,我們裡面那種不自覺的成功神學的思維也令人擔憂。薩列裡的禱告和他對上帝、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一面鏡子。我們自以為是侍奉上帝,骨子裡卻是為了自己的成功,以及自己的掌控力,縱使我們所從事的是高尚的、屬靈的事業。

這正是我們每個人的課題。

編按:本文授權轉載自《临风识劲草》博客

(Cover photo credit: channing.wu / CC BY-ND;Lakewood Church.)

作者簡介/臨風
本名熊璩,曾任台大數學系副教授、Cray Research研究部總工程師、惠普(HP)中央實驗室多電腦研究部門、惠普大學關係部亞太區主任。對文史、藝術有特別的愛好,除了經常在基督教刊物寫文以外,也經營着自己的博客。曾著有《繪畫大師的心靈世界》。現住美國加州矽谷;Email:chsng117@gmail.com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21 意見

  1. 熊弟兄不外乎用一個電影劇情、說出法利賽人的特性 !其內容實不必去深究 、用此文想打倒天主教和成功神學、恰恰符合了熊弟兄此文的標題!

    • 法利賽人、要經過「雞都叫」、才能從「基督教」徒、變成基督徒!

      教會没有位格正如聖經没有位格一樣、重點是復活的生命如何在己身活出祂命!教會與聚會無關、教會也與教堂無關!教會是關乎各群被主耶穌乎召的聖徒而巳。

      不必遺憾、我也是法利賽人、内中没有良善!唯有白恩!祂拯救我到底、祂愛我到底、祂堅固我到底、直到那日!

  2. 原來提到贖罪券就是要打倒天主教

    那麼A說1+1=3,B則說1+1=2才對

    在某人看來B是想打倒A,而不是B指出了A的錯誤

    這邏輯還真是突破天際

  3. 基督教是關乎一位神、救主耶穌基督!邏輯不是真理、不是道路、也不是生命!

    神大過學、所以只有學徒學神、而没有任何「師」可以把神裝在「學」裏變成「神學」的!

  4. 我看不出這篇跟愛有什麼關係,又能造就人什麼,除了批評和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信基督的人,本文也已經違反聖經不要論斷的教導。「《可9:40》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怎麼認識神,只要不違反愛,因為神是愛,誰都沒有資格去批評,神是全能,一切由祂帶領。批評人的沒有愛,「《約一4:8》 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而且,「《羅14:4》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管他什麼神學,神不在乎神學,能成就需要幫助人的,讓人遇見基督,是最重要的,比發一些文章批評誤導弟兄姊妹好。

    • 神為何不喜愛以色列人所造的金牛犢? 因為金牛犢扭曲了神的形象。就像成功神學敬拜的也不是神,而是人本身的慾望。

    • 別忘記,愛是只喜歡真理不喜歡不義,這樣才是神的愛。
      您引用的「不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說得不錯,
      但成功神學已經抵擋了人們接近真理,反而讓人接近自己的慾望,成功神學是不合真理的。

    • 你信的是什麼
      信聖經?
      信教會?
      信牧師?
      信3日復活?
      還是相信,信神以後就會成功的成功?
      新約裡的故事,耶穌與門徒的一段故事,有門徒尋著耶穌並跟隨耶穌,這時耶穌說了你們現在跟隨我是因為我可以餵飽你們.
      這裡很明顯的表現出,神想要人愛的是祂而不是祂的富足,好比你會希望子女愛你,只因為你是他們的父母,而不是因為你的財產
      基督徒在基督裡稱義,耶穌犧牲奉祂的生命也就是祂的全部去贖回人,並要我們用祂愛我們的方式去人群中尋找我們的弟兄,所以基督徒打從根本就不應該去追尋個人慾望的成功,而是放下自我,去服務社區,把神的大愛憐憫福音帶給周遭的每一人,讓他們在末日的時候有被救贖的機會.
      對了,我的答案是,我信耶和華,不論苦難時,不論成功時,我都是神的所造的器皿,我願做的祂的管家.

  5. 谁不喜欢钱呢?

    但是,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马太福音 8:20)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约翰福音 14:2)

    所以,想到将来那好的无比的,今生的贫穷富贵就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6. 苦難,是神學的“一部分”;
    成功,也是神學的“一部分”。

    神是“good”是“萬有”…

    如今基督徒最主要的問題:抓緊了一部分就無限放大當是全部。

    若人人都能自覺自己非全知而需要別人來補足-基督徒就不會互相指責…。

  7. 耶穌也說過那些人是為了有吃的而來的,但祂還是接納那群人。

    我曾經也有一點糾結 (成功、歸正的),不過依照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原則,成功神學也許沒什麼不好,就像我也是因為教會有提供好吃的,還有氣質美好的姊妹我希望能接近追求,也有看起來生活優渥的弟兄我希望能做為自己未來生活的榜樣,我因為這些原因而進入教會追求成功,但進入了教會(正常的)後,很難不接觸聖經中神的話語,也不可能受洗後不受聖靈,因此當然會漸漸的改變了自己屬世的價值觀。

    神吸引人,但若不是經過耶穌,沒人能到神那裏去。 成功神學好比是用食物吸引了人來,而沒有教導耶穌真正的樣式,這角度看來確實不妥,且那些牧者將來必須在神前面交帳。但我們對神與真理本來就像瞎子摸象,成功大聲說他所見到的那個片面,但歸正也可以繼續發聲呼籲自己所見到的真理。

    真理就是真理,這句話很簡單,但我不確定真理是不是允許人類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和角度來定義,所以我們人類可能不應該這麼肯定自己所認知的一定是真理,這也是我自己的恐懼,怕自己用自己的角度來解釋神的話語。 最後想分享,在經過糾結後,現在我樂見更多世界上的人被成功神學吸引(當然也許不容易能有耐心的繼續跟他們同流),然後由歸正教導人們漸漸挪移自己的眼光更接近真理的全貌。

  8. 贊同上述廖真義與尚羊的陳述,完全說出了我的心聲。如今基督徒最主要的問題:抓緊了一部分就無限放大當是全部。真理就是真理,這句話很簡單,但我不確定真理是不是允許人類用自己有限的認知和角度來定義,所以我們人類可能不應該這麼肯定自己所認知的一定是真理。
    另外,我想補充,一個人若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能被滿足,那是很難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所以,我不認為來到上帝面前追求脫貧有什麼錯誤,孩子向爸媽尋求溫飽與庇護是天經地義的事。重點在於心態,瑪門對人的綑綁來自心態,而非實質的物質。重點在於我們是否有平安!知道一切是神供應的,處低谷知道 神保護,得財富知道節制自己,盡到管理善用的責任,知道自己得到財富不是應得的,貧窮的人也不是理應如此的,多得的人有責任服務有責任給予。這也回歸到教會的功能,我們需要在教會裡發揮門徒精神,彼此扶持,讓上帝的愛彰顯,使貨財成為彰顯愛的工具而不是控制的來源。

  9. 成功神學或苦難神或天主教或基督教、只要進入人本神學和理性神學、而不是神本學神如徒弟之於師傅、就偏差了!

    上帝過往百年裏、讓臺灣有三年颱風不侵、祂都有重要心意發表!以詩篇第139篇「17 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18 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 ⋯」、容讓拙僕在此發表如下:http://classic-blog.udn.com/jesusismysavior/128225238

  10. 神不應該讓亞伯拉罕富有,讓以撒、雅各有豐富的收成,更不應該讓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昌盛;基督徒都不應該有錢,因為錢多了就是罪過…然後,要常過清貧的生活,讓身邊的人都不敢靠近基督徒;重要的不是專注在財富的成功,而是生命的成功,為主有錢能幫助更多人事物,有錢而驕傲才是問題…各位能夠發表自己的理念,不就是在溫飽的前提,才有辦法思考和回應,耶穌最終是說成了!不是完了!…我們可否更多專注,在如何活出耶穌的事上?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