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那所不見的

8033
贊助本文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8章24-25節

從這一個星期日開始一直到聖誕節,是教會年曆上「待降節期」(Advent)的開始。所謂待降節期,是從聖誕節前四週,由最接近11月30日之主日算起,一直到聖誕節。在教會的傳統上,待降節期的意義,是要我們開始預備心,準備和等待耶穌的降生,特別是在基督已經降生,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的末世裡,「待降節期」所凸顯的更是強調要我們這些還在世上的人,繼續耐心等候基督的再臨。

等候與盼望,一直是整本聖經,當人墮落之後從舊約到新約的重要主題。自墮落之後,不僅人就一直在等待,就連受造之物也「一同歎息、勞苦」(羅8:22)。而在聖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以色列更是個一直在等待的民族,只是他們雖然等候期盼著彌賽亞,但卻用是自己的方式在等待他。他們以為他們的彌賽亞,是要帶領以色列在地上打仗得勝的王;他們以為的基督,是能帶領他們復興現實中以色列國的王。他們用人所以為看得見的盼望來期待基督的降臨!但是當他們發現來的卻是「一個嬰孩」,一個一出生就被希律王追殺的嬰孩,一個不願意按著人的期望、人的意思,而是全然遵行上主心意的耶穌時,他們卻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什麼是等候與盼望?是像台灣人總喜歡排隊等美食、搶商品的首賣或特價?還是提前好幾天排廟宇的「發財金」?人世間的盼望與等待如果不是可見的,不然就是可預期的,從經濟學來看,宗教也不過就是「期貨商品」的一種,如果沒有給予這些信眾一些盼頭,按著人的邏輯與心理,又怎麼可能無止盡的信下去,等待下去?

然而,保羅卻偏偏在羅馬書8:24節告訴我們:「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他甚至在25節說:「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也就是說,基督徒所盼望的,不僅是不可見的,而且「必然」還會因這「所不見的」而熱切盼望。這又是什麼樣的一種盼望?

顯然的,聖經裡的等候與盼望,並不是這個世界所以為的那樣;作為上主的兒女,我們不是在等候一個「天國跳樓大拍賣」!絕對不是我們已經排好隊、卡好位,就只是等著基督再臨,然後領門票進天國!很顯然的,保羅在這裡所說的等候,也不是要我們只是站著、等著,什麼事都不做。

馬丁路德曾在他的《羅馬書講義》中,以愛的關係來詮釋這兩節經文;路德認為保羅以一種最直接有力的方式,表達一種最深的感情。路德指出:「當從渴望一個所愛的對象而起的盼望被耽擱時,愛變得更強烈。於是,所盼望的和盼望之人,透過濃烈的盼望合而為一。」(頁,254)。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基督徒,一個兩千多年仍在等待的教會,我們之所以能夠繼續等待、熱切等候,耐心等候,乃是因為我們在對基督的愛中等待耶穌基督他自己!也因為這樣的等候,我們就會預備自己,要使自己的生命,可以更像基督的生命,更像基督的樣式。因為愛的緣故,愛改變愛人成為所愛的人;因為愛基督的緣故,以至於我們必定耐心等候,也讓自己的生命能活得像是基督已經降臨一樣!

只是,面對當代愈來愈世俗化,消費主義當道的聖誕節;在近一個月的待降節期,甚至是日常的踐行中,教會又告訴了這個社會她所預備,所等待的是什麼?是否我們所等待的,不過也是跟這個世界一樣?期待著一座只是想要塞更多人,卻缺乏神學、美學和公共思維的教堂;盼望著聚會、小組人數能達到執事會所設定的KPI指標;或者讓我們投入更多的奉獻,好期望得著更多「上帝的祝福」、「財富的轉移」?又或者,可以不擇手段地去匯集選票和支持者,好盼望得著那,不同意我們教義的政治人物落選或被罷免的「好消息」?

我們所傳的,所教導的,是否只是那「可見」的,不是真正盼望的盼望?就像這個世界所講求的,充滿利益與算計,要能夠預期,並且評估成本跟風險的「等待」。在教會宣講的主題裡,我們愈來愈多只講「成功」、「卓越」、「幸福」,只盼望以那「可見」的「現實」來榮耀上主;但卻忘了上主是那位在十字架上受苦的上主,他的榮耀隱藏在十字架的羞辱背後。而耶穌是那位被這個世界所遺忘,在角落不被世人看見的基督。

有時候當這個世界以各樣的消費、活動和計畫在「預備」基督的降生時,在這五光十色的炫麗之下,我們常常會忘了: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