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男人吗?──假新闻背后的真相

4693
赞助本文

假新闻为什么层出不穷?关键或许不在假不假,而是被选取的真实够不够多。

一个月前,出了一则几乎淹没在国际新闻中的简短报导,但却扯动了上亿人的神经:「瑞典教会表示:上帝未必是男人。」撰稿人是康普(Simone Kamp),11 月23日刊登在丹麦《政治》(Politiken)报上,透过国际媒体串流,这则新闻也经欧美国家部分媒体报导,中文世界至少香港的《明报》也报导了:「瑞典教会倡上帝去性别化 不叫『他』或『主』」。

这些新闻迅速招来各地网民的批评、谩骂、揶揄、嘲笑,几乎都是负面评价,而且几乎未经查证或三思,有些甚至显得无的放矢。这则新闻很快就「红」回瑞典,24日瑞典教会透过《教会报》(Kyrkans Tidning)澄清,并希望丹麦的《政治》报撤回这则过激的「假新闻」,瑞典相当具公信力的主流媒体《晚报》(Aftonbladet),也报导并部份引述了教会的声明;28日《日报》(Dagen)整理了这些报导:「(瑞典的)教会手册成了国际新闻!」

教会手册(Kyrkohandboken)是瑞典教会内部的工作手册,只有神职人员和部分相关行政、庶务职员使用,一般信徒根本看不到。手册内容规划了一年到头的大小节期,每个礼拜诵读的经文,仪式中的音乐、象征颜色和建议。目前使用中的教会手册自1986年起用至今,而即将于明年5月20日起用的新版教会手册,则是从2009年即开始编纂,今年11月23日教会议会开会,决议接纳的最新版本。

早在教会议会决议的前一天,瑞典国家电视台svt已暗示山雨欲来风满楼,在52个动议当中,这个议案最受关注:「新思想在教会内引发争议。」并相当中肯地解释,23日的决议将使多年来僵持不下的意见台面化。该报导提到,许多牧师对新版教会手册的「措辞」感到生疏,因为新版手册倡议,为了体贴听众的缘故,建议牧师采用「更具包容性」的用语。

看起来像是温柔而灵巧的建议,究竟为何引发争议呢?关键就在「主」和「祂」这两个词。

这两个词在其他许多语言当中,使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以中文为例,「祂」是个新造的字,尤其「示」部确保这个字专用以指涉神祇,绝对不会跟人类混用,也不掺杂男女性别。然而,瑞典语则是借用男性第三人称单数代名词han (他),当代瑞典语使用起来规矩还变小了,在句中不再大写,实在跟「他」没两样。

难道,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强烈的男性性别指涉吗?事实上完全没有。上帝在自我介绍时,表明是「自有永有者」,彻底超越男女性别,在透过先知传话时,有时以男性的丈夫身份表达情感,有时以女性的母性身份比喻恒定的爱;耶稣教导学生要称上帝为「父」,也不是讹指这位「自有永有者」具有男性的性别,而是阐释神人之间的关系,当如同亲子一般亲密。

正因为基督教的上帝不具有强烈的男性性别指涉,上帝不单单与某一性别的人认同,上帝并非独厚某一性别的人,而是普遍地爱着每一性别的每一个人。

上述对上帝的见解,如今已是基督宗教的共识。因此,瑞典教会现任枢机主教安帖‧雅克莲(Antje Jackelén,自2014年任职至今),才会在澄清并驳斥假新闻时表示:这根本不是什么新事!也因此,新版教会手册才会建议牧师改用中性的hen来指称上帝。

至于「主」这个词,原本在瑞典语里完全没有可对应的词,现在出现在瑞典圣经与诗歌里的herre(主)一词,是汉萨同盟时代随着德国的经济殖民一起带到瑞典来的,字源就是德文的Herr(先生),因为当年那些有钱的德国商人以男性居多,要求瑞典雇工和奴隶称呼自己是Herr,「herre = 主」这样的词义连结便慢慢从南瑞典传开。月前位于瑞典南部隆德(Lund)大学的教授反对减少herre的使用,或许也掺杂了个人对地域历史传统的认同。

此外,由于herre一词来自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几百年来瑞典社经结构的变动,使得这个词无从连结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力:herre只提供食物或金钱等生存基础,如果herre的要求太过份,有可能会被赶走或被杀掉。然而,Gud(上帝)在瑞典语中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天地的主宰,一般人在口语中也不轻易使用,即使遇到会脱口而出OMG的情况,也会避免使用Gud一词。

由此可见,瑞典教会新版手册建议少用han和herre,改用hen和Gud,是审慎的遣词用字,是用精确校准过的词义连结表达出的信仰告白。相信类似的思考,也可以是台湾所谓「本土化神学」值得借镜、并细腻学习的方向。

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告白信仰,并不是学究气的菁英主义,而是认真反省、再三思量的真门徒(约翰福音1章47-49节)。因为,透过语言,人类才能重拾天人合一的关系,并且,凡事都要透过语言──这是圣经的约翰福音用以比喻基督地位的真义。(约翰福音1章1-3节)

了解了新闻背后的实际情况之后,再回到「假新闻」的事件上来。丹麦的那篇报导会被指为假新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丹麦与南瑞典隔着窄窄的海峡为邻,往来如此频繁,瑞典教会的大事丹麦媒体不想知道都难,写成这样恐怕别有居心。 但距离远一点的媒体,例如香港的《明报》,顶多是不够详实,因为很多瑞典事务和文化,香港应该很难知道得很详细。

或许,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如此严肃且深入的议题,像「新闻报导」这样的文体,及其当前出现的载具(媒体),可有办法呈现得出来吗?

至于我们这些新闻阅听人,说自己纯粹是假新闻的受害者似乎也有点惺惺作态,中肯一点的说法是,假新闻让我们太快下结论,但也因为我们经常拿新闻来放松、放空、填补空白,懒得仔细阅读和探问,让我们很容易满足于这类粗糙的结论。

无法触及真实内容的「新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断养大我们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即使自诩「追求真理」之辈,也难免不被这种阅读习惯蒙蔽。新闻或许受限于篇幅和压缩的时间,但更精炼、精确的语言,避免草率结论的呈现方式(例如增列补充背景事实讯息的小表格),或许可以亡羊补牢。

因为,唯有透过语言(logos),才能救我们脱离假新闻的困境,让我们得以回到通往真实的道路上。

(封面相片来源:KT Debatt Twitter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