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同行》没说出口的现世社会

11497
赞助本文

韩国电影《与神同行》在台上映以来,票房势如破竹,很可能取代《尸速列车》成为韩片在台票房冠军。《尸速列车》也好,《与神同行》也罢,可能不少弟兄姊妹因为题材看起来非常背离督信仰而选择不看,特别是《与神同行》,故事原型脱胎自佛经中的地狱、阎罗王与审判。

目前新闻报导多半着重在《与神同行》的科技特效,以及韩国电影近年来的积极与企图心,不过,电影本身的确颇有可观之处,而且意在言外之处更多,也就是整部电影全都没提,但却能让人心领神会的地方。

在我看来,《与神同行》是一部指控韩国社会贫富不均的急速恶化的作品,作品透漏一个讯息,现世的贫穷比往生后的地狱更加的艰苦,孤儿寡母的赤贫无人闻问,因赤贫造就的许多不幸,世间只会冷漠以对,还不若地狱有情。

自古谈论鬼怪之故事,都是意在言外,都是借由异世界来控诉我们所生存的真实世界,所以蒲松龄的《聊斋》其实不是在说鬼而是在说人,《与神同行》也是一样。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韩国经济成就斐然,连日本都被比下去,中国也是对韩国的崛起十分忌惮(才会有禁韩令)。韩国的崛起,远因来自其民族千年的悲愤(韩国人说自己是世界上单一民族被入侵最多次,超过400次),近因则是世纪之交的国家破产,摔落谷底后的奋力一搏,结果浴火重生。

然而,那些表面光鲜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所堆积而成的荣耀。在韩国,学生补习念书到半夜是常态,考不上好大学无法进入大企业工作,能够得到的待遇甚至不如台湾(却得承受比台湾高昂的物价跟竞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与神同行》中的孤儿寡母,岂能有和其他人公平竞争的起点?男主角为什么要当消防员?为什么要疯狂兼差?为什么终日劳苦、从不怠惰?为什么做了很多所谓的善事?

归根究柢,因为他出身的家庭贫穷,他必须赚钱,必须努力赚钱才能够支撑起孤儿寡母的家,让他的弟弟能够免于辛劳好好读书,有机会翻身。

《与神同行》最残酷却也真实的一点是,它没给观众不切实际的盼望,就是在现世靠努力就能翻身,它无情地让主角一开场就因公殉职,最后最好的结局也就只是重新投胎(暗喻:找个好人家出生吧!)。当然这些暗喻或意有所指都不能在故事中清楚明白地说出来,故事符合传统套路,有让人感动的圆满大结局(我必须说,非常赚人热泪的拍法),但故事没说而观众应该解读出来的,则是现世的残酷与无情。

故事传递的讯息与寓意往往比故事本身更加重要,如果能够放下宗教信仰的差异进电影院看看,应该能够看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点。

导演毋宁将现世的部分丢给看电影的观众,因为现世正是我们离开电影院之后所生存的世界。对于导演透过作品对现世的指控,我们可以默不作声,也可以投身改变,而我想,后者毋宁是导演希望见到的。

身为基督徒,并不只是从教会允许的资讯来源认识世界,要更多的抱持开放之心认识世界,特别是生存在这个非基督信仰主导的社会,更多了解不同信仰者的世界观和语言文化,将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减少误会,也更能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拟定面对世界的对策。

圣经创世记中,以诺与神同行300年,并且生儿养女。这300年有神同行的日子,圣经没说到底神跟以诺一族都在做些什么,却很引人联想,韩国电影《与神同行》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中没说而值得我们深思甚至去做的事情,又是什么?

面对贫穷的邻舍,我们能够做甚么令其免于不幸苦难,免于终日劳苦愁烦至死方能解脱的悲剧?

(相片来源:《与神同行》剧照)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