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代价

──给女人和小孩以及其他人的现代启示

4684
赞助本文

有个故事讲一个留着长长头发的女人,根据流传的中文版本,分别叫《长发公主》、《长发姑娘》、《莴苣姑娘》、《小红萝卜姑娘》、《桔梗花女孩》之类的名称,据以改编的戏剧、电影不计其数,几年前迪士尼也改编成动画版本《魔发奇缘》(Tangled 2010)。若将其中的魔法元素去除,其实这是个现代人读来也毛骨悚然的寓言。

故事说,有名孕妇想吃隔邻巫婆家菜园种出来的蔬菜,央求丈夫去要,但巫婆不给,于是唆使丈夫翻过菜园高墙去偷,偷到第三次被巫婆逮个正著,巫婆说:「好吧,你要多少有多少,但小孩生下来就归我。」几个月后孕妇生下一名女婴,立刻被巫婆抱走。女孩蓄了长发,12岁后被巫婆关在没有楼梯的高塔,巫婆每次都呼唤她把长发垂下,用长发把巫婆拉上塔去。

有名王子看到了,也学巫婆呼唤长发姑娘,果然也被她用长发拉了上去。几次幽会后,巫婆发现女孩有了男人,愤而剪去她的长发,并将她赶走。不知情的王子照常来呼唤长发姑娘,巫婆于是把剪下的长发垂下,王子爬上高塔才发现不是情人,从塔上摔下被荆棘欉刺瞎双眼,但透过歌声认出被剪去长发的女孩,女孩的眼泪让他重见光明,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故事的出处《格林童话》,本来为了「女人和小孩」而蒐集编纂,内容却是中欧各地流传已久的故事。尽管口传导致不同的流变,也带有时人的某些偏见与顾念,然而,正因为这些故事拥有流传久远的动能,因此,与其说这些是当年的八卦,不如说这些是老一辈对子孙的殷殷告诫、代代相传下来的遗产。面对先人留予世界的共同遗赠,我们可以选择抛弃继承,也可以从中透析出宝贵的生存智慧。

换句话说,故事的部分剧情片段,应该是不断在生活中重演的真实,我们也可以从故事角色认出自己或身边人的侧影。例如长发姑娘的生母意志强大,尽管拿不到所需用的资源,也仍不计一切代价去换取她(当下)想要的,无论她是用撒娇、耍赖或要胁,总之成功唆使丈夫去乞讨、去哀求、去偷窃那她看得到却吃不到的东西。这样意志坚强、手段灵活的女人,换个场景,或许会被赞美「企图心强、进取、有办法」。不过,一个小孩换区区几棵青菜,这样的价值交换,很容易让人以为她是个「只求过眼前关」的人。

然而,若了解被称作「巫婆」的女人实际上是什么人,将对长发姑娘生母的交换另眼相看。历史重审这些过去被诬指为巫婆的可怜女人,已发现她们多半是聪明能干、某项技艺出众的女人,其中不乏独身女子,因邻里间的嫌隙或误会而被诬告、处死。这位种得出可口蔬菜的女人,很可能也具有这样的特质,不管她是耕种的技术出众,或是刚好占得较肥沃的田地,总之,她都是拿得到较多资源的人,但她显然一点也不想与别人分享这些,所以她的菜园围着高高的围墙,几棵蔬菜换一个能照顾自己终老的女奴,这算盘打得再精明不过。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这位意志强大的生母,为什么没有像昔日渴求蔬菜那样,去乞讨、哀求、偷回自己的孩子?那为了妻子不顾一切偷菜的男人,也没有想要捍卫亲生女儿的意思,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让那个能拿到比较多资源的女人,来养大自己的小孩,亲生女儿就可以在资源较佳的环境成长,何乐不为呢?这么多人宁愿把孩子送出国,让陌生的社会代为养育自己的孩子,宝贝儿女就可以在据信资源较佳的环境中成长,相信类似这样的盘算,对这些父母来说都不陌生。

至于那个被交易的孩子,养母养她是有实用目的的,当然不能放她自由来去、哪天谈起恋爱私奔去也,故事说她被养在一座只开了一扇窗的高塔里,饿不死但也施展不开,她没有同伴、没有朋友、没有自由、不得有感受、更不可能有自己决定的未来。

高塔有多高?功利的养母会为她斥资兴建一座高塔、让她在上面无所事事吗?格林兄弟提示我们,她的那头长发是关键。头发长得快的,一个月长一公分,头发越长就长得越慢。长发姑娘几岁?如果她生来就没剪过头发,长到20岁头发才240公分,还不到一层楼高,就算长到40岁也才480公分,大约一楼半。高塔,恐怕是个象征。

如果楼不高,她为什么不敢/想逃走?──哈,我们这些把自由握在自己手中长大的孩子。既然楼不高,她不会看不清楚底下喊她垂下头发的不是养母,却是个男人,而她仍用自己的头发和双臂的力量,把这登徒子拉了上去。

对封闭的她来说,自由的开端在于接纳异己,尽管得冒极大的风险失去稳定的日常,后来,她确实也因为接纳异己和刚萌芽的自由,付出昂贵的代价,她不得不离开被资源充足的人圈养、奴役的状态,面临饿死的威胁。对长发姑娘如此,对寄养和小留学生如此,对台湾社会也同样。

虽然迪士尼的改编没有消解「公主」的特殊阶级身份,却给了这个闯入的男人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这个间接诱使自由萌发的男人向来被过度吹捧、美化了,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王子,只不过是无赖、甚至是小偷!长发姑娘的自由,在于她决意要「当个女人」的抉择,并以生存威胁的代价换来的,不该给予那位为所欲为的男子过度的高举。

这故事里的三个女性角色都活灵活现,男性却都像是影子或镜子般的存在,只为了映现、衬托女人。长发姑娘住的楼不高,这个闯入的男人,怎么会看不清楚最后一次拉他上去的是谁?难道长发姑娘与养母容貌神似?她们实为姑姪、姨甥?还是根本就是亲生母女!?兴许转让女儿的情节根本是杜撰,生母和禁闭女儿的养母根本是同一人!为了保护孩子的母亲,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过度保护孩子的母亲,更是大有人在。

摔落地面的男人于是失去视力,失明后的他,才能不被眼见的外表蒙蔽,靠其他感官认出如今已自由但贫穷、也已无长发了的姑娘。欢快的结局不仅是童话的公式,也象征放诸普世皆准的通则:自由必与真实并行。

德国神学家辛克(Jörg Zink 1922-2016)在谈论「时间」时,建议大家要:「以别人为代价,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深度灵修之路》42页)许多错误、危险、愚蠢,我们不一定需要自己亲身经历才懂得避免;许多智慧,也可以透过别人长年的人生阅历习得。

以健康换五斗米;以诬陷朋友换减刑;以环境污染换工业化的社会和GDP;以造假的论文换资源和在学术圈继续打滚的机会;以弱势学童的教育资源换世界大学排名的提升;以相当于一个月薪资的价值,交换无罪之人为死囚,作为失望与哀悼梦想的报复。

还有很多交换。路加福音里一个接着一个关于「交换」的比喻──「警醒的仆人」、「作门徒的代价」、「不义的管家」、「仆人和金币」的比喻,为的是铺排耶稣作为代罪羔羊的「神圣交换」。但若只阅读福音书,很容易固著在耶稣的交换上,忘了从这些比喻认出交换的灵活智慧与道德。

人类的社会生活本来就充满「交换」的行为,古今中外皆然,但或许也因为交换的普遍,让人很容易对价值的判断失准,对昂贵的代价失去敏感,不惜血本换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反之,却将无价视为廉价或免费,轻率以对。

今天,眼下,你将把你的人生拿去交换什么?

(Photo credit: Annie Leibovitz, Disney Dream Portrait.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2 意见

  1. 写得真好,值得思考再三⋯
    作者 把童话故事剖析得有趣又顺理成章,
    再对照今天台湾的各种畸形现象⋯十分发人深省。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