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理翰与班尼辛──信徒的鉴戒

布道家忙着四处奔波,开会筹备,人脉无限,应接不暇,不要说读经祷告,就连家人都聚少离多,这恐怕已经是「宗教现象」,只是一种专业,却偏离了信仰本质。不管您所认识的牧者结局如何,那还是他跟神之间的事,每个信徒只能好自为之,专注于自己的信仰实践才是!

中共对海外标志性教会「定点清除」的阴谋(上)

中共对教会的大肆迫害已经达到文革之后的最高峰。大部分海外华人教会对此噤若寒蝉,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少数敢于发声支援国内受迫害肢体的海外华人教会成为中共的眼中钉、肉中刺,中共动用其无穷无尽的资源,对这些敢于「行公义,好怜悯」的教会实行「定点清除」政策。

道德两难在武汉肺炎蔓延中(中)

在圣经中,耶弗他的女儿为了父亲,牺牲了。其实,真正该死的,是她的父亲。乱许诺的是他,理该由他来承担错误许诺的后果。不过,通常在讲「牺牲是必要的」这种话的人,经常是位高权重者,而不是前线,心里想的「代价」亦往往不是他自己本人。

求财富转移?特会发生了什么事?

特会上的某些祷告,根本是正向心理学、新时代运动与吸引力法则的集大成,甚至还向神祷告,求神将世界上不义之人的钱财转移给基督徒,已经完全超乎我的想像,毕竟就连异教徒都不会发这种祷告,而在标榜爱敌人、爱人如己的基督信仰中却出现了。

性侵害,基督宗教不愿面对的真相!

「宗教性侵害」问题并不这么单纯,无法单单归诸个人因素,背后还有其结构性的不义,需要深入探究。可惜的是,教会机构及文化在面临这样的信仰危机时,不论男女,最常出现的反应不是关怀、支持受害者,反省批判教会内的性别不平等,相反地,会把教会声誉当成首要之务,呈水牛御敌队形,把炮口一致对准来自外界的批评。本来算得上是内人,是教会肢体的受害者,也顺便一起遭排除在外。

宗教信仰自由杀手夏宝龙为何起死回生?(上)

,夏宝龙有八个「忘不了」,「但我们只有一个『忘不了』,夏宝龙拆至少1500个十字架,秘密羁押20来位教牧和律师,传唤数百人,重判2位牧师,至今羁押顾约瑟牧师。」

从香港选举变天,反思台湾教会的政治参与

基督教会中热衷于信仰中「中国因素」极可能导致「反中国因素」的出现,教会的菁英与在地协力者并不能等同于草根群众,「后者因宗教理念、集体记忆或其他因素,对中共政权的既定观感及态度,反倒可能掣肘菁英向政治权力靠拢的作为,甚至让菁英丧失在地领导的正当性」。

往各各他的路——在公共空间忠心跟随耶稣

近来台湾因同性婚姻的议题引起基督徒间的激辩,也引发基督徒和同志运动者之间的张力。在这些张力背后,显出一个比同性婚姻合法否更重要的议题:在多元社会中,人们如何与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面对公共议题,基督徒有没有权利从信仰出发表达对议题的看法?又应不应要求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按我们的方式生活?

热门点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