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後現代、信仰實踐
身為七年級的我,在台灣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我被灌輸世界上的國家大致可以被分為三類:「前現代化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現代化國家」。因此,每當在教科書上看到「現代化」一詞時,總是把它與「進步」和「開明」聯想在一起。
找回社會政策中的挽回與擔當
日前,一份經多數台北市議員連署,要求北市府「推動公營住宅方案應依公民參與及I-Voting精神,以基地為圓心,周邊直徑1公里之居民,舉辦兩次以上公聽會,並獲得多數居民同意後,始得進行設計規劃。」的提案,引起輿論的關切與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