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与牧养——父母失职了?!
我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就很爱看书,一岁多时就能坐在一堆书中,翻阅不同的故事书,有时一坐就是几十分钟。那时,我以为自己身教很成功,因为自己爱看书,于是培养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突破生命的重围──常常练习得胜者的7个态度
北宋有个叫陈尧咨的人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所以大家对他都很敬佩。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新年的期盼
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临,又到了立志向的时候。有人立志要每天运动30分钟,有人立志每个月读一本书、或一年读完圣经一遍,有人立志每个月减重1公斤,也有人立志要加薪、晋升事业有成,也有人想要学会一种新语言……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教养与牧养——科技社会中失焦的教养
我们活在一个充斥着各样科技产品的社会,这些产品带给我们生活许多便利与舒适。我们透过智慧型手机与全世界的朋友保持联络,透过社交媒体与世界时事抱持连线,透过网路下订单购买所需的商品 。
教养与牧养——破碎资讯中的信仰大叙事
前几天儿子问我,熊有没有尾巴?我努力搜寻脑海中各样熊的画面,最后弱弱地回答他:「没有。」他又问:「为什么熊没有尾巴?」短短一分钟内,我试着用各样的方式回答:「因为上帝创造熊的时候就是这样啊。」「为什么?」「因为熊不需要用到尾巴啊。」「为什么?」「因为……」「为什么?」
他者的脸容与死亡
给口渴的人一点水并不一定可以改变他的命运,但不能就此任由他可以没有被拥抱下独自受苦。苦难可以令生活变得无奈,却不可能将世界变得无情。「我渴了」就是要唤醒人心,绝不让痛苦者无声无色地溜走。
我是谁,能拦阻上主吗?
彼得说,「我是谁,能拦阻上主吗?」按上文下理(徒十一1-18),彼得这话是回应犹太人信徒不满他进入未受割礼之人当中,和他们一同吃饭。现代人或会很惊讶地问,「食饭啫!驶麦要拉到信仰。」按摩西律法,犹太人对食材来源、甚么食物可以吃和如何屠宰都有一定规则,并以洁与不洁看待这些事(节8)。虽然他们清楚这些规则不适用在外邦人,但与非犹太人一同吃饭仍是很危险的事,因为有太多令他们成为不洁的可能性。¹此外,一同吃饭含团契之意。不是朋友不会一起吃饭,只有朋友才会。
虽然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不是不可以接触,但某些人仍认为以彼得在信徒中的身分与外邦人走得这么近是不适合。例如,2012年,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流浮山举行的小桃园饭局,和疑似黑社会成员食饭一事到今日仍成为被质疑的话柄。表面看来,彼得所说的谁能拦阻上主指与外邦人一同吃饭。但作为象征的一同吃饭指涉甚么?
第一,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的福音正打破由律法产生破坏人际关系的归类。摩西律法包括宗教律法和道德律法,前者以归类形式出现。归类不只是资料性和识别性,更带有伦理性。例如,关乎食物的宗教律法已严重影响人对别人的论断(参考哥林多教会)。上主的福音正要打破由宗教律法产生的人际隔阂和优劣,并挑战宗教律法非人性的走向。或许,宗教律法已不是今日的问题,但社会仍有人以宗教理由拒绝其他宗教的人。某些穆斯林对基督徒的排斥、某些基督徒对天主教徒的排斥。
此外,还有以性别、政治取态、种族、伤残、性取向等排斥别人。历史上,希特勒以种族排斥犹太人、前南非政府以肤色排斥黑人、中国政府以爱国排斥反对者、基督徒曾有一段时间排斥同性恋者。像彼得一样,教会只有见证上主福音,即以行动打破社会排斥。
第二,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的福音是善待他者。犹太人信徒明白他们是蒙恩的人,不是靠行为,但不因此,蒙恩者必然会高兴地其他人也蒙上主恩典。恩典专利化不是甚么新事物,这是人的自私。在耶稣的葡萄园工作比喻中(太二十1-16),比喻中的主人说,「难道我的东西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眼红了吗?」基督徒或许会说,「我们积极传福音,从没有霸占上主恩典。」传福音是否就等于不霸占?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因为传福音可以是压迫性,并关乎势力扩充。
上主对他者款待的福音是看对方是自己人,没有考虑回报的善待他者,并乐意分享资源。很多教会已有一种做法,就是将它每年财政收入十份一对外奉献。这是一个好的尝试。若可以,教会也可以考虑将平日用不着的地方外借。这没有困难,因为学校也借地方给教会聚会。
第三,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福音是给人自由。因恐惧,犹太人信徒为自己和他人制订很多限制(包括教义),但与此同时,这些限制也限制,甚至剥夺了上主自由。即人只可以在这制订范围内经历上主。因无知,犹太人信徒将自己出埃及的经验无限放大,并将上主缩小,只看见自己是上主唯一所爱,看不见上主也是巴勒斯坦人的上主,带领他们走出加沙。因维护自身权力,法利赛人订下一系列规条,将自由的信仰彊化,为自己制造优越。
我们需要律法。这是人际社会的必须,但律法是要保障人行使自由,并让人的潜能发挥。今日,谁拦阻上主给人自由的福音?是那些说信徒要顺服政权、那些说上主惩罚同性恋者、那些说基督徒要爱国爱教、那些掩饰人治的法治(逃犯条例)。
听完彼得讲解后,犹太人信徒归荣耀给上主。他们降服于上主福音之下,即接受打破由律法产生破坏人际关系归类的福音、无条件款待他者的福音、上主自由的福音。我们今日崇拜上主,祂是一位这样的上主。
Jonathan Klawans, “Notions of Gentile Impurity in Ancient Judaism,” Association for Jewish Studies, 20:2 (1995), 28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