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的代價

──給女人和小孩以及其他人的現代啟示

4686
贊助本文

有個故事講一個留著長長頭髮的女人,根據流傳的中文版本,分別叫《長髮公主》、《長髮姑娘》、《萵苣姑娘》、《小紅蘿蔔姑娘》、《桔梗花女孩》之類的名稱,據以改編的戲劇、電影不計其數,幾年前迪士尼也改編成動畫版本《魔髮奇緣》(Tangled 2010)。若將其中的魔法元素去除,其實這是個現代人讀來也毛骨悚然的寓言。

故事說,有名孕婦想吃隔鄰巫婆家菜園種出來的蔬菜,央求丈夫去要,但巫婆不給,於是唆使丈夫翻過菜園高牆去偷,偷到第三次被巫婆逮個正著,巫婆說:「好吧,你要多少有多少,但小孩生下來就歸我。」幾個月後孕婦生下一名女嬰,立刻被巫婆抱走。女孩蓄了長髮,12歲後被巫婆關在沒有樓梯的高塔,巫婆每次都呼喚她把長髮垂下,用長髮把巫婆拉上塔去。

有名王子看到了,也學巫婆呼喚長髮姑娘,果然也被她用長髮拉了上去。幾次幽會後,巫婆發現女孩有了男人,憤而剪去她的長髮,並將她趕走。不知情的王子照常來呼喚長髮姑娘,巫婆於是把剪下的長髮垂下,王子爬上高塔才發現不是情人,從塔上摔下被荊棘欉刺瞎雙眼,但透過歌聲認出被剪去長髮的女孩,女孩的眼淚讓他重見光明,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故事的出處《格林童話》,本來為了「女人和小孩」而蒐集編纂,內容卻是中歐各地流傳已久的故事。儘管口傳導致不同的流變,也帶有時人的某些偏見與顧念,然而,正因為這些故事擁有流傳久遠的動能,因此,與其說這些是當年的八卦,不如說這些是老一輩對子孫的殷殷告誡、代代相傳下來的遺產。面對先人留予世界的共同遺贈,我們可以選擇拋棄繼承,也可以從中透析出寶貴的生存智慧。

換句話說,故事的部分劇情片段,應該是不斷在生活中重演的真實,我們也可以從故事角色認出自己或身邊人的側影。例如長髮姑娘的生母意志強大,儘管拿不到所需用的資源,也仍不計一切代價去換取她(當下)想要的,無論她是用撒嬌、耍賴或要脅,總之成功唆使丈夫去乞討、去哀求、去偷竊那她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東西。這樣意志堅強、手段靈活的女人,換個場景,或許會被讚美「企圖心強、進取、有辦法」。不過,一個小孩換區區幾棵青菜,這樣的價值交換,很容易讓人以為她是個「只求過眼前關」的人。

然而,若了解被稱作「巫婆」的女人實際上是什麼人,將對長髮姑娘生母的交換另眼相看。歷史重審這些過去被誣指為巫婆的可憐女人,已發現她們多半是聰明能幹、某項技藝出眾的女人,其中不乏獨身女子,因鄰里間的嫌隙或誤會而被誣告、處死。這位種得出可口蔬菜的女人,很可能也具有這樣的特質,不管她是耕種的技術出眾,或是剛好佔得較肥沃的田地,總之,她都是拿得到較多資源的人,但她顯然一點也不想與別人分享這些,所以她的菜園圍著高高的圍牆,幾棵蔬菜換一個能照顧自己終老的女奴,這算盤打得再精明不過。

不過,有點奇怪的是,這位意志強大的生母,為什麼沒有像昔日渴求蔬菜那樣,去乞討、哀求、偷回自己的孩子?那為了妻子不顧一切偷菜的男人,也沒有想要捍衛親生女兒的意思,為什麼?因為沒有必要。讓那個能拿到比較多資源的女人,來養大自己的小孩,親生女兒就可以在資源較佳的環境成長,何樂不為呢?這麼多人寧願把孩子送出國,讓陌生的社會代為養育自己的孩子,寶貝兒女就可以在據信資源較佳的環境中成長,相信類似這樣的盤算,對這些父母來說都不陌生。

至於那個被交易的孩子,養母養她是有實用目的的,當然不能放她自由來去、哪天談起戀愛私奔去也,故事說她被養在一座只開了一扇窗的高塔裡,餓不死但也施展不開,她沒有同伴、沒有朋友、沒有自由、不得有感受、更不可能有自己決定的未來。

高塔有多高?功利的養母會為她斥資興建一座高塔、讓她在上面無所事事嗎?格林兄弟提示我們,她的那頭長髮是關鍵。頭髮長得快的,一個月長一公分,頭髮越長就長得越慢。長髮姑娘幾歲?如果她生來就沒剪過頭髮,長到20歲頭髮才240公分,還不到一層樓高,就算長到40歲也才480公分,大約一樓半。高塔,恐怕是個象徵。

如果樓不高,她為什麼不敢/想逃走?──哈,我們這些把自由握在自己手中長大的孩子。既然樓不高,她不會看不清楚底下喊她垂下頭髮的不是養母,卻是個男人,而她仍用自己的頭髮和雙臂的力量,把這登徒子拉了上去。

對封閉的她來說,自由的開端在於接納異己,儘管得冒極大的風險失去穩定的日常,後來,她確實也因為接納異己和剛萌芽的自由,付出昂貴的代價,她不得不離開被資源充足的人圈養、奴役的狀態,面臨餓死的威脅。對長髮姑娘如此,對寄養和小留學生如此,對台灣社會也同樣。

雖然迪士尼的改編沒有消解「公主」的特殊階級身份,卻給了這個闖入的男人一個恰如其分的稱謂。這個間接誘使自由萌發的男人向來被過度吹捧、美化了,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王子,只不過是無賴、甚至是小偷!長髮姑娘的自由,在於她決意要「當個女人」的抉擇,並以生存威脅的代價換來的,不該給予那位為所欲為的男子過度的高舉。

這故事裡的三個女性角色都活靈活現,男性卻都像是影子或鏡子般的存在,只為了映現、襯托女人。長髮姑娘住的樓不高,這個闖入的男人,怎麼會看不清楚最後一次拉他上去的是誰?難道長髮姑娘與養母容貌神似?她們實為姑姪、姨甥?還是根本就是親生母女!?興許轉讓女兒的情節根本是杜撰,生母和禁閉女兒的養母根本是同一人!為了保護孩子的母親,什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過度保護孩子的母親,更是大有人在。

摔落地面的男人於是失去視力,失明後的他,才能不被眼見的外表蒙蔽,靠其他感官認出如今已自由但貧窮、也已無長髮了的姑娘。歡快的結局不僅是童話的公式,也象徵放諸普世皆準的通則:自由必與真實併行。

德國神學家辛克(Jörg Zink 1922-2016)在談論「時間」時,建議大家要:「以別人為代價,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深度靈修之路》42頁)許多錯誤、危險、愚蠢,我們不一定需要自己親身經歷才懂得避免;許多智慧,也可以透過別人長年的人生閱歷習得。

以健康換五斗米;以誣陷朋友換減刑;以環境汙染換工業化的社會和GDP;以造假的論文換資源和在學術圈繼續打滾的機會;以弱勢學童的教育資源換世界大學排名的提昇;以相當於一個月薪資的價值,交換無罪之人為死囚,作為失望與哀悼夢想的報復。

還有很多交換。路加福音裡一個接著一個關於「交換」的比喻──「警醒的僕人」、「作門徒的代價」、「不義的管家」、「僕人和金幣」的比喻,為的是鋪排耶穌作為代罪羔羊的「神聖交換」。但若只閱讀福音書,很容易固著在耶穌的交換上,忘了從這些比喻認出交換的靈活智慧與道德。

人類的社會生活本來就充滿「交換」的行為,古今中外皆然,但或許也因為交換的普遍,讓人很容易對價值的判斷失準,對昂貴的代價失去敏感,不惜血本換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反之,卻將無價視為廉價或免費,輕率以對。

今天,眼下,你將把你的人生拿去交換什麼?

(Photo credit: Annie Leibovitz, Disney Dream Portrait.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2 意見

  1. 寫得真好,值得思考再三⋯
    作者 把童話故事剖析得有趣又順理成章,
    再對照今天台灣的各種畸形現象⋯十分發人深省。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