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也可以很藝術

2517
贊助本文

說起歌劇,一般人可能會聯想到浪漫晚期華格納(R. Wagner)或理查‧史特勞斯(R. Strauss)的大型歌劇,尤其像華文地區近年來蓋的都是比拚氣派的超大歌劇院,足夠不定期演出這類幕前幕後人員動輒百餘人的歌劇。不過,許多歐洲城市的歌劇院皆偏小而美,適合經常演出製作較小、演出成本也較少的精緻歌劇,郎大衛(David Lang 1957-)的現代歌劇《賣火柴的女孩受難劇》(The Little Match Girl Passion 2007),本月11日在斯德哥爾摩大眾歌劇院(folk operan)首演,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這齣歌劇由15首合唱曲組成,根據安徒生(H.C. Andersen)家戶喻曉的童話《賣火柴的女孩》創作,此次由美聲合唱團「北歐之聲」(Vokalensemblen VoNo原名Voces Nordicae)12名團員演唱,沒有樂團,與人聲合奏的樂器只有四件。

節目單也很簡單,但夾了一本薄薄的論文集,由絢道學院(Erste Sköndal Bräcke Högskolan)「福利社會中的人」相關研究領域的七位教授與一位講師撰寫。換言之,不是只有音樂學和語言學、文學的研究論文,可以與歌劇共同呈現,社工領域、神學院的論文,也可以尋找和音樂展演合作、共同發表的機會。

整場演出有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例如,經常被喻為「象牙塔」的神學院,也可以透過敘事性的音樂和簡短的論文,來與社會對話。坦白說,論文對台灣社會來說,仍是頗新潮的東西,還不知道要怎麼恰當地反應;反觀做學問的人,也不知道要怎樣讓論文與社會產生互動。論文,不是為了追求點數,爭取研究經費所用,更可以刺激社會思考,讓大家一起來想想:我們要成為怎樣的社會?

演出由五個部分組成,觀眾席燈暗之後立刻開始以瑞典語朗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有個貧窮的小女孩在酷寒的冬天還在路上賣火柴維生,聖誕節的前一天,街上人來人往,她卻一把火柴都沒賣出去,天色已暗,她從窗戶外看見別人家圍著爐火享用聖誕晚餐,但她又冷又餓卻不敢回家,怕被酗酒的單親爸爸打。於是她躲在一個避風的角落,燃起一根原本要賣的火柴,火光中她彷彿看見溫暖的火爐,但火柴熄滅,火爐也消失了,她又再點燃一根火柴,這次她在火光中看見聖誕樹與豐盛的晚餐,火柴熄滅,火光中的景象也消失了,她再次點燃一根火柴,她看見已經過世的外婆,她怕外婆也跟著火光一起消失,拿新的一枝火柴來接火,火柴一根接著一根燃燒。隔天清晨,路過的人發現她已經凍死了,所有的火柴也都燒完了。

「北歐之聲」的藝術總監兼指揮Lone Larsen表示,安排這樣的開場,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這個童話的記憶,讓觀眾心裡揹著這個沉重的故事往下聽後面的音樂。隨後進入第一部分郎大衛的歌劇,由一尊大鼓、一支鐵琴和一座鐘琴合奏。郎大衛如此闡述他對《賣火柴的女孩》的解讀:「女孩回憶的甜美和當下的艱苦交織,貧窮也始終與充滿希望融合──某種受苦與盼望的單純平靜。」這是他將曲名訂為受難劇的原因。

接著由其中一位團員拉奏巴哈G大調大提琴無伴奏組曲(BWV1007)中的「薩拉邦德舞曲」,銜接U. Prauliņš的合唱曲《孩童沉睡的方式》(The Way Children Sleep 2017),其中有句:「孩童在這樣無矯飾的信賴、盲目的信心中沉睡。」在這童話的前提下,「沉睡」總帶著死亡的指涉。

之後是合唱團的現場即興,根據觀眾在進場之前回答的紙條:你覺得最動人的童話故事是什麼?有一則回答:「媽媽親親!」現場的一名觀賞者立刻掩面。

最後則以合唱曲《看》作結,是團員M. Åsander根據M. Gribbe同名詩(2018)譜作的。我們選擇「看」什麼?是願望?是虛幻的景象、願景?假象?我們是不是也讓寶貴的火柴一根接著一根燃燒,卻沒把乾樹葉和垃圾點燃,讓火燒旺起來?我們敢不敢看那讓人不舒服的真實?其實我們也像是從受苦女孩身邊走過的路人,沒看到不代表沒有人在苦難中掙扎,只是我們的城市習於把受苦的人藏起來,但我們可以選擇打破習慣,從牆上的小洞看出去。

藝術,是為了呈現「詩意」,不是為了裝飾或誇耀。藝術,要人從庸庸碌碌中抽身片刻,從那平時忽略的角度來看,傾聽那平常無暇聆聽的聲音,讓感受活絡一下、想一下。

我們的文明經常投資硬體,建設那快速看得見的東西、大器的新牆壁,擠壓、縮減那些理應用來照顧一個人、使他活得像個人的資源,用效率、機械性來削減旁人的人性,選擇「不把他『看』成一個人」,這樣歪斜的選擇天天發生無數次,遂成了我們的習慣,於是,我們共同生活著的社會,就必須償付更高的集體代價,來收拾列車失速的後果。

其實,神學院、學術界與社會的互動,也可以是很詩意的;反過來說,那些常被譏為風花雪月、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學和藝術,才是使人看清「不忍卒睹的真實」的手段。

(相片為作者提供,《賣火柴的女孩受難劇》劇照。)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1則評論

  1. 藉著藝術,若能讓各方溫暖真實的互動⋯詩意盎然之外,彼此也能深入瞭解,互相接納;多麼美好,令人充滿期盼。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