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自以為是的「信心」
面對現代的憂鬱症和精神疾病,我們最好不要有太多從宗教來的理解和判斷,甚至更不需要有太多的,自以為敬虔的「信心」。再怎麼樣的小心都不為過,不然反倒會「絆倒人」,讓罹病的兄姐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且還是莫名的「屬靈」的壓力!
歡迎來浴佛?!談台灣欠缺的宗教教育
一日,我經過個學生社團活動的場地,看到該校兩個佛教社團合辦文物展覽與浴佛活動,原本也沒有特別注意,但不經意一看,是一個漢傳佛教社團與藏傳佛教社團合辦,這點倒是吸引我的目光!
耶和華坐著為王
1月20日,美國第45任總統川普宣誓就職。延續大選期間的爭議,基督教界依舊出現兩極化反應。「全國宗教廣播電台」總裁詹森19日於「美國信仰領袖」集會呼籲基督徒為川普總統禱告,讓他能夠成功地達成「上帝交付的任務」。也有基督徒有感於新總統對少數族裔清楚的敵意,呼籲弟兄姊妹造訪住家附近的清真寺,為穆斯林同胞守望禱告。
門徒訓練帶不出門徒?
耶穌向我們示範的門徒真諦在於「生命影響生命」,耶穌公開向會眾講道,門徒一起參與,但耶穌也私下帶門徒做一些不開放的教導,同時耶穌帶著門徒行神蹟,也讓他們參與神蹟,並且差派他們自己去操練神蹟。但是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重點。那麼,什麼才是重點?重點是耶穌跟他們一起生活!
一部聖經,各自表述
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來源,憲法則是任何現代國家法律體系的根源,兩者分別都是該群體(基督徒社群和現代國家體系)形成秩序的最重要基礎。儘管兩者的差異遠大於它們的共通處,然而,毫無疑問地,它們都是特定時代下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需要後世的詮釋者們賦予新的意義。
這樣禱告大有果效!
傳揚論壇中已經有數篇文章針對現在的「猶太風」來討論,這樣的風潮暫時還不知道來自於那個宗派或教會,但大致可以理出一些頭緒,目前推動的教會多是泛靈恩(或是可稱為後靈恩)的教會系統……。
開口前先想想,你讓人靠近耶穌或走遠?
日前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得獎者李天柱先生的一番反同言論,引發社會輿論譁然,甚至鬧上國際媒體版面。支持者說,那是李天柱先生的言論自由,反對者說,言論自由不包含歧視,兩派人馬各有擁護說詞,誰也說服不了誰,社會則因為一個基督徒在公開場合的言論,陷入一番爭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