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社區是這個世界的希望

回想2004年,我開始慕道,以法律人的身分參加了幾個重大的家庭教會受逼迫案件的調查、寫作和訴訟。換言之,上帝呼召我傳道之前,先讓我觀看了一些受迫害的教會。免得我以後上了船,才說不知情。後來學校停了我一段時間課,也不能在媒體發表文章了。

出或入埃及

面對這樣一個對人的尊嚴沒有尊重的政府,我們是否也要像約瑟一家逃避這無理迫害?我們要等主的聲音嗎?有人選擇移民,有人刻意選擇留下。雖然約瑟一家的逃避了希律王的迫害,但耶穌最後仍選擇飲這苦杯。在去與留的選擇以外,我們可以問,「我們是否可以像埃及一樣,成為在患難中的人之避難所?」

「教導」,當代教會的最大致命傷

我們帶領的信徒在教室上「宣教課」卻可能從來沒有真正體會過異文化短宣而頂多邀請宣教士來報告。我們連門徒訓練都可以「系統化」、「教材化」讓信徒以為跟著系統完成要求就是「作門徒」……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當我們的耳目只在乎「賺錢」與「發大財」時,就讓「拼經濟」限制了我們對這塊土地與社群的想像;讓我們永遠只是在一堆所謂的「XX」與「經濟」的虛假對立中打轉。這個世界要我們認為,只有經濟才是我們的一切,只有在向那試探人的下拜,台灣才有所謂的未來可言。

中共為何對城市新興教會下毒手?

秋雨教案發生之後,西方社會的反應空前強烈。無論是西方國家的政府,還是歐美的主流教會,均對中共的暴行發出嚴厲譴責。但是,如果説江胡時代西方輿論的壓力對中國還多少有些作用,那麽在習近平時代這些外部的壓力已然如同石沉大海、拳擊敗絮,心黑皮厚的習近平完全無動於衷。

「愛家」之後還能回家嗎?

婚姻不能取代我們與上主的關係,「愛家」不能取代我們在天上永恆的家。面對「愛家」公投所帶來的傷痕與對立,或許教會應該學習、需要努力的是,讓台灣社會知道,不管是異性還是同性,不論是單身、結婚還是離異;我們真正的家不在地上,也不是「愛家」公投裡所定義的那個家,而是上主殷殷期盼不管什麼樣的人都能歸回的家。

讓凱撒的歸凱撒

基督徒是宣認「耶穌是主」的群體,相信基督十架已經解構了世界上所有的權勢,他們的行動表明了「凱撒不再是主」,直接衝撞帝國的終極信念。所以,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即便還無法完全不使用帝國的錢幣(無論是羅馬銀幣、台幣、美鈔,或RM幣),也該有意識地與帝國的偶像崇拜價值觀保持距離。

「非典型」基督徒也有出頭天?

信徒需要領袖,這是聖經的教導,但是領袖的風格必然隨時代改變,偉大的摩西最好別進入埃及,讓約書亞扮演新時代領袖,雖然論能幹與資歷,約書亞遠遠不及。同樣地,非典型基督徒可能缺乏傳統教會的長期歷練,但並不表示他們承載不了歷史的重任。

熱門點閱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