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勒索:失落的界限,唯有堅持選擇才能尋回

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包括了三項環環相扣的元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情緒勒索者透過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同時放出誘餌:「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會肯定你。」接著,引發你的罪惡感,暗示你有責任滿足他的需求……

祢的名曾經何其美!──經與典的反思(一)

如今,基督教在台灣名聲不再。事實上,這並不是今天才開始的。然而,事情也並不總是這樣的。神的名曾經是美的,至少,在某些人心中,在某些無人知曉的時刻裡。第一次聽說──事實上是讀到──耶穌基督的神,是在兩本精簡版的小說中。

教會願意分享安全空間嗎?

韓國電影《屍速列車》(原名「釜山行」)甫上映就在台灣引發轟動,短短三天票房破億,創造出韓國電影在台灣未曾有過的票房佳績。稍早,《屍速列車》在今年坎城影展入選午夜影展單元,播出後驚艷四方,根據媒體報導,現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0分鐘之久,順利賣出156國電影版權。

帶來和解與恢復的道歉

「當我們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道歉,並且願意採取行動改變時,我們便讓彼此間的感情得以繼續蓬勃發展。」身為不完美的人類,總是會有犯錯的時候。為了修復關係、走回正軌,我們需要道歉。很多時候,我們總會需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體認到所有人都在成長。

讓自己過度勞累,就是傷害神的殿

基督徒,你是不是讓自己過得很累?我常在教會聽到「burned out」這個詞,意指太過忙碌、疲憊而讓自己耗竭殆盡的狀況。這個耗竭有可能是心靈,也有可能是身體,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兩者一起。不知怎麼回事,似乎越「屬靈」的人,看起來就越忙碌、越累。

他們為何如流星掠過黑暗的夜空?

後人往往會贊賞梅貽琦對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卓越貢獻,會感嘆晏陽初為鄉村建設運動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們為什麼能夠實現中國古代士大夫只能「心向往之」的「知行合一」呢?僅僅靠自身的人品和修養就能達到此境界嗎?《光與鹽》第一次將這些人物的信仰與生命的血肉聯系呈現在讀者面前

《沈默》:比刀劍更鋒利的威脅,就在你我心中

在江戶幕府下達禁教令的17世紀,葡萄牙的耶穌會教士洛特里哥不顧危險來到日本,尋找疑似棄教的恩師費雷拉神父。在旅途中,他目睹無數信徒因堅持信仰而慘遭折磨至死,而被迫放棄信仰的信徒則天人交戰、悔恨不斷……。

《不偽裝的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進入無懼的自由

在我所經歷過的關係當中,信任度最高的那些,都是決定不再偽裝自己,坦誠軟弱與過錯之後依舊被接納的,而這坦誠反而使得關係更緊密。在工作上也是,每當我跨越自己的恐懼,坦白說出我造成的失誤,並且與主管、同事一同解決,那種感覺實在無比自由。

熱門點閱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