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為誰而築?──習以為常系列之三
有沒有哪些人、哪一群人,是你寧可跟他們保持禮貌或安全的距離的?(說不定也帶著一點微微的、出於憐憫的不屑)他們最好與你井水河水不犯、不要找你麻煩。他們是誰?是哪些人?
一個不做孤星的理由
合唱其實不僅只是音樂,更是「團契」活生生的、動態的體現與學習,彼此扶持、彼此hold住,烏普薩拉的大教堂教區,就把青少年合唱團DUM當作社會工作在做,……使這個合唱團成為接住不少高風險少年的一張網,讓他們不致被排斥到社會更邊緣的角落。
《不偽裝的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進入無懼的自由
在我所經歷過的關係當中,信任度最高的那些,都是決定不再偽裝自己,坦誠軟弱與過錯之後依舊被接納的,而這坦誠反而使得關係更緊密。在工作上也是,每當我跨越自己的恐懼,坦白說出我造成的失誤,並且與主管、同事一同解決,那種感覺實在無比自由。
效法基督「向下移動」,對抗偏見、歧視與迫害
基督徒的呼召,是一個「向下移動」的呼召。對抗追求「向上移動」的誘惑,從而我們不再被單一成功定義所綑綁,而無法看到在此之外的人們。效法基督的謙卑,因此我們得以真誠認識與自己不同的族群。與那些被壓迫者同在,使得我們能夠服事最小的弟兄。
林奕含自殺後:我們能否成為「更能想像他人痛苦的人」?
光是教條,無以拯救靈魂。我們需要以開放式的對話談心、談性,教導孩子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界線,不為性別貼上特定標籤,更需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永遠陪伴你、愛你、接納你,好讓房思琪們在遭遇危險、困惑不安的時候,能夠有求援的管道。
透過談心,建立「心與心連結」的關係
神的心意豈不是讓我們「彼此相愛」,又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我自己與媽媽的經歷是:當我們的心回轉向彼此,用神的眼光看對方,透過真摯的溝通談心,確實能讓彼此的心更加靠近。
《新居風暴》:戲裡戲外,同樣身陷桎梏的伊朗女人
2012年,以《分居風暴》(A Separation)榮獲金熊獎、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今年推出了新作品《新居風暴》(The Salesman),描述一對夫妻因一場意外面臨人生重大轉折;這部作品雖然不若《分居風暴》般經典、高人氣,仍再次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