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者親友的感恩節前夕:一群建中學生留下的美好事
每年11月第4個禮拜日是美國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前的禮拜六則是「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National Survivors of Suicide Day),今年是11月19日(六)。「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起源於1999年,美國參議員哈里‧里德(Harry Reid)所倡議,經美國國會通過訂定。
當信仰成為隱私,基督之愛能有多寬廣?(上)
我們在台灣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歐洲的教會人很少,教堂都「經營」不下去了。所以有人基於這種以訛傳訛的「印象」,以為基督信仰在歐洲已經式微,歐洲恐怕是個基督教「衰弱」的地方,更有人舉出一堆歐洲的社會問題,含混不清地歸咎於歐洲多元、理性等等所謂的「進步」反而導致基督教消失。
帶來和解與恢復的道歉
「當我們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道歉,並且願意採取行動改變時,我們便讓彼此間的感情得以繼續蓬勃發展。」身為不完美的人類,總是會有犯錯的時候。為了修復關係、走回正軌,我們需要道歉。很多時候,我們總會需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體認到所有人都在成長。
讓自己過度勞累,就是傷害神的殿
基督徒,你是不是讓自己過得很累?我常在教會聽到「burned out」這個詞,意指太過忙碌、疲憊而讓自己耗竭殆盡的狀況。這個耗竭有可能是心靈,也有可能是身體,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兩者一起。不知怎麼回事,似乎越「屬靈」的人,看起來就越忙碌、越累。
七宗罪──嫉妒
嫉妒多以一種隱藏方式包裝,表現出嫉妒者不在乎,但他的一個眼神,嘴角反映已掩飾不了。此外,嫉妒多假扮公義,陣陣有詞掩飾其嫉妒感覺,但這與公義無關。嫉妒不會是一種生命推動力,人也不會從中享受了甚麼。
聖經不能只讀一半!
「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嗎?」這不僅是神學議題,更重要的,是教牧問題:發問者之所以困惑,是因內心缺乏得救確據所致。因此,回應這問題時,不能只是灌輸「珍珠」或「鬱金香」教義,更需要先同理那些所謂的議題,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生存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