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生/再思「唯獨聖經」:落實在牧養的實踐(下)

我們從耶穌年代面對的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開始反省,一直到對於近代人類社會變遷的反省。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處境,這使得每個時代按照聖經所解釋的信仰真理都可能有其限制,因此,必須以耶穌的眼光來重新檢視並批判這些具有時代限制的真理。是以,律法有時而窮,唯基督精神常新。

十誡第八誡——偷盜,始於信心的錯置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偷盜」不屬於我們的事物,然後辯稱我們是透過「正當」的管道取得的,或是我們有「權利」取得這些本來就屬於我們的事物。「不可偷盜」禁止人們用強迫、欺騙或偷取的方式奪走屬於他人或群體的財物、名聲和人身自由。因此「不可偷盜」所涵蓋的意義遠比「不可偷東西」來得更全面。

十誡第七誡——婚姻家庭的崩壞與重建

當代婚姻崩壞的根本因素,不在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不在社會風俗與道德的敗壞,而在我們失去了那超越此世界的真理來維繫婚姻,賦予婚姻意義。重建婚姻,不是透過法律,而是透過基督徒對上帝大膽的信服,對聖約的尊重和敬畏。

教會的失憶症

教會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的,任何一間堂會都不是。2000年來,獨一的教會持續成長,在各社會文化場域取了不同肉身而多元展現,上帝的教會在台灣是其中一部分。主內同道何不試著從自己所在的群體開始,回溯自己的神學DNA,尋根信仰的傳承,找回自身的歷史,一直到五旬節聖靈降臨時的那個教會呢?

十誡第六誡——人的價值,和平的可能

自第五誡開始,十誡的焦點轉向上帝的百姓如何與彼此相處。「不可殺人」則是從家庭擴張到整個人類社會,提醒我們人的生命不分貴賤,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不應以任何方式被抹煞或貶低。

你快樂嗎?真的假的?

所以基督徒無論遇到什麼事,我們相信在上帝沒有意外,所以心裡篤定踏實,沒有什麼是上帝照顧不到的,因此能用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苦難。上帝是不變的,是可靠的,這是基督徒樂觀的理由。因此,因信稱義的信仰,就必然帶來以神為樂的生活。

十誡第四誡——開啟愛的空間

安息日是關於紀念上帝的盟約,而不是關於我們的宗教表現。安息日的焦點是定期地中止日常生活的事務,操練被上帝「打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我們個人的享樂和休閒。安息日提醒我們,真正的安息來自委身於上帝與我們所立的盟約關係,只有在對上帝全然的信靠中才能經歷得到。

你也可以扭轉局勢──學習生命中更重要的七件事

這恩典之門總會有關門的時候,所以,我們不要輕看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與其說是學習生命中更重要的七件事,不如說是提到七種人性的軟弱,包括:偶然、努力、盲目、獨享、權柄、觀望、放棄等等。深盼我們從約西亞身上學習到這七件重要的事,並使我們在困境中扭轉局勢。

熱門點閱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