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第三誡——奉主名追求權力的危機

多少時候,教會內的權力衝突被包裝成聖經真理的爭論。人們在爭影響力、主導權、所屬小群體的利益和維護自身的「重要感」,但表現出來的卻是誰的作法比較合神心意,誰是站在真理這一方……。權力的試探最危險之一是因為難以有實證,但其另外一個危險則是,把追求權力與為主作光作鹽的影響力混為一談。

宗教改革與信徒皆祭司

信徒皆祭司是民主化的覺醒教育,即讓被剝奪權利的信徒認識他們是上主兒女,不次等於聖職人士。更重要,聖職是信徒群體授權,不可能凌駕於信徒群體。此外,信徒應要自己學會讀聖經,忠於聖經教導,承擔維護教會的責任,不假手於聖職人士。

你是認真的嗎?——6個在神國裡認真的態度

當今天我問說:「你是認真的嗎?」並不是疑問句,不是懷疑你的能力。「你是認真的嗎?」有二層的意義:這句話是帶來挑戰,意思就是請他再好好想一想,現實的生活如此屬靈的生活也是如此。第二層意思是個確認,「是」或「否」?「YES」或「NO」?

到底要冷?還是要熱?

但我也很在意的是,上帝在啟示錄是提到:「我倒願意你或冷或熱!」但就像我前面說的,上帝真的是一個善於信手拈來的教導者,用當地人最熟悉的情境最熟悉的語言來教導。那上帝為何是將「冷」、「熱」並列呢?而不是說,希望你們熱起來。

使人呼吸的聖靈——寫在耶穌受苦與復活之後

上主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我們如何能呼吸到這生命之氣?又我們在甚麼地方才可以呼吸這生命之氣?如何能呼吸是要學習的,即學習將精神集中於自己的呼吸,並感受在呼吸時,胸肺部起落、丹田的脹與收、鼻腔變化、心跳快慢。

復活的盼望

我相信復活以後,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所有的特徵都還在,只是你也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一切都改造、煥然一新了。不只是個人,人世間原來所有的關係,也都會昇華,變成更美了。感謝上帝,上帝的大能奇妙可畏。

名牧時代終究過去了

領袖的定義已經改變了。約書亞主要的角色是責任分工而不是帶頭砍殺。眾星拱月以及眾望所歸的時代過去了。基督徒必須意識到這個事實,教會不能停留在「找接班人」的思維中,想找一個比即將退休的牧者更強的領袖,寄望他披荊斬棘,再創新局。

十誡第二誡——破除消費主義的神壇

走在台北的街頭,各式螢幕在爭取我們眼球的注意。開車在洛杉磯的高速公路上,各樣廣告看板競爭著我們短暫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覺間,這些形形色色的廣告正試著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培養我們的慾望,指導我們的行動。

熱門點閱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