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與牧養——培養孩子,不是軍火競賽
我們活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身為父母,對預備孩子面對未來的世界備感壓力,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預備他們。於是,我們隨坡逐流,身邊的朋友怎麼做,就跟著他們的腳步補英文、學算術、跳芭雷、練跆拳、加入球隊……。
往各各他的路——在公共空間忠心跟隨耶穌
近來台灣因同性婚姻的議題引起基督徒間的激辯,也引發基督徒和同志運動者之間的張力。在這些張力背後,顯出一個比同性婚姻合法否更重要的議題:在多元社會中,人們如何與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面對公共議題,基督徒有沒有權利從信仰出發表達對議題的看法?又應不應要求社會中的其他成員按我們的方式生活?
基督教新年與警醒
有別於新年以願望開始,基督教新年(將臨期)是以警醒開始。為何是警醒?因為基督教新年預表主耶穌主權完全的彰顯和實現,其中包括審判和拯救。這樣,警醒關乎悔改和相信。當下的我們需要甚麼的警醒?
耶穌是偉大的老師
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在台灣,利用這天作為教師節,以紀念這位華人教師的生驅。講到孔子,在華人的社會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也被稱為「至聖先師」,許多學校仍保有孔子的銅像。然而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必須要更深一層去認識教師節的意義。
使人呼吸的聖靈——寫在耶穌受苦與復活之後
上主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我們如何能呼吸到這生命之氣?又我們在甚麼地方才可以呼吸這生命之氣?如何能呼吸是要學習的,即學習將精神集中於自己的呼吸,並感受在呼吸時,胸肺部起落、丹田的脹與收、鼻腔變化、心跳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