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餐的禮儀是一連串、有序的舉止和動作,包括安靜、觸碰、話語等。但是當參與主餐的人,無法真正領取到餅和杯,或者根本不能夠出席、與主持司餐的主禮人同場,不期然就會使人質疑,這樣會否障礙、甚至嚴重折損了主餐。這樣還算不算是主餐?我們希望提示出一些方向去思考,在我們因服從衛生規定而互相隔離的這段日子,主餐如何仍然有效,甚或有可能在某個意義上得以被鞏固。
當我們同守主餐,無論是五個人、五十個、抑或五百個,焦點都是在於我們成為了一個身體,我們就是基督的身體。主餐的英文“communion”已經蘊含了當中的微妙之處:“com”的意思是「一同」(with),“union”是「在 …裡面」(in),我們同時既是一起與主同在、又同在於主裡面(with God and in God);也就是在橫豎兩個向度上,實現出在地若天。通過同領餅杯,我們就成為基督的身體,而這位基督曾說過,只要我們照著如此行,就不會再餓、也不會再渴。而我們在吃喝基督的身體和寶血之前,先要分享平安、彼此問安,就是要再次確認我們實在是屬於同一個身體、並同領同一個身體。
由此可見,假若大家是隔著電腦、電視、電話來經歷主餐禮,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欠缺同場共處所產生的,彼此合一成為一體的實在感。雖則,網上平台也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但畢竟那是另一種很不一樣的「同/共」(with)。
可是,同時在場(present)並不囊括主餐禮的全部要義,主餐既是現在式的,更指向過去與將來。當我們同守主餐,我們回憶起昔日耶穌在最後晚餐上聚集起他的門徒。我們記起,祂怎樣成全了逾越節的傳統,獻上自己作為上帝的羔羊,解救被欺壓為奴的以色列人。我們更唸起耶穌自己的吩咐:「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我們其實是在重演(reenact)福音書所記載每一幕共膳的場面,包括當耶穌將缺乏變成豐盛,餵飽幾千人。換言之,我們是將過去所發生的,在當下活現出來(making the past present now);就如一枚婚戒會提醒它的主人,自己曾經許下的承諾,恆守主餐就是再次更新我們的確信:在耶穌基督裡,上帝已經將我們一切所需的賜給我們。
至於,未來的向度,更不容輕忽。我們相信,因著聖靈的大能,死後能夠承受永生。而那種永恆生命最貼切的象徵,就是盛宴;就好像在天國的比喻裡,我們在上帝的帳幕下,與祂差派耶穌去邀請回來的各色人物,共享主的宴席。我們今天去接觸那些被社會摒棄的人,去與陌生人、與自己的仇敵打交道,就是基於我們意識到,他們就是將來要與我們同桌共食、分享榮耀的那班同伴。主餐禮使我們預嚐到,在永恆裡,將會如何一起生活。
以上這兩個觀點:過去與將來,在所謂「網上守主餐」之中,跟它們在平常的傳統主餐禮之中一樣,是同等有效的。實在,掃除了現場的諸種擺設器具,甚至免去了人與人的身體接觸,反而可以減少那些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的事物,讓我們能夠更敏銳地專注於以過去和將來的視野去觀照當下的相遇。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在這段強制隔離、停止聚會的日子,主餐被強化了:假若,這樣能夠使我們更加企盼在天的團契,而不僅僅止於地上的會面,並且更加恰當地教導我們怎樣在預苦期,去實踐出應有的節制和操練。諷刺地,我們將如今的景況視為一種貧乏,而過去習以為常的才算是豐盛。但其實,我們以前守主餐禮的方式、出席會眾的組成,固然及不上耶路撒冷的那場最後晚餐,比起將來新耶路撒冷的天國盛宴也差得太遠 —— 我們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所謂「正常」才是一種欠缺和不足。(所以,話得說回來,長久以來,在一般的會眾當中,總有不少人對執行社交距離已經熟能生巧,他們回到教會,就會自動自覺分散去坐,維持人與人之間最寬闊的空間。)
當前的時勢,給予基督徒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去向猶太人請教、甚至與他們認同。打從主後70年開始,猶太人就要在聖殿以外的地方,繼續去祈禱、點燃香燭、守安息日。他們將列祖的禱文詩句,用心背誦,一代一代的將信仰傳承下去。雖然,可能我們現在採用「網上崇拜」的方式,但我們在主餐禮獻上的禱告,仍然可以是忠信真誠的;這可算是一種沒有吃喝餅杯去守安息日的法子。當所有崇拜中的有形之物都被撇除,以供神聖相遇的聚會地點暫時關閉,我們仍然能夠怎樣去辨認出上帝的同在?就此,基督徒有太多需要向猶太人學習的地方。
我們必須繼續持守下去的,是宴席。當我們一同為主餐獻上禱告,卻沒有餅可吃、杯可飲,難免茫茫然若有所失、感覺空洞虛假。但在這個預苦期的時節,本來就合該以禁食的方式,來享用宴席;雖然,如今這種「禁食」彷彿只是為勢所逼,也並非我們因為守預苦期而有的自願操練。但我們若想成為一群懂得如何去享受宴席的上帝子民,就必須曉得怎樣去忠信地持守這種「禁食」,並同時仍能繼續去歡慶,因羔羊受難而在我們面前所擺設的盛宴。此際,當我們仍能為主餐獻上禱告,就是再次述說出整個歷史中的救恩故事,並且宣認,拯救在此時此地仍然臨在,不理世界如何。
主餐禮當中的禱告,除了祝聖,也有謝恩,更有為別人代求。無疑,是聖靈親自為餅杯祝聖、並使用餅杯來賜福,我們也習慣地以為吃喝了餅杯,就等如禮成,代表主餐禮的禱告的句號。但也許,當我們現在要在彼此相遠的不同角落,去持守這場宴席,我們就被邀請,去推敲、去細嚼、去回味,主餐禮當中諸種禱告的含意:原來,上帝想方設法,為要達成祂轉化眾生、成就美好的旨意,並在受造世界中以變像的形式來彰顯祂的榮耀。由此,我們就得知,上帝使我們成為聖潔,是要我們進到祂豐盛的生命裡面,祂的豐盛是為世人而準備的。
翻譯:禤智偉
- 譯按:韋爾斯博士(Samuel Wells)是英國倫敦聖馬田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的牧區主任牧師。科雅貝(Abigail Kocher)是美國聯合衛理公會的牧師,現於北卡羅萊納州牧會。二人合著有Shaping the Prayers of the People: The Art of Intercession (2014)。原文“Keeping the Feast: Thoughts on Virtual Communion in a Lockdown Era”發表於3月28日,已先後被翻譯成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原作者保留中譯版權。
- 原文連結:https://www.stmartin-in-the-fields.org/keeping-the-feast/?fbclid=IwAR1NwAJ_5DZyUfs2ejRq4jF2GXsH7akHZwCwi_dHppNm4XsV3r4gOlFvbgU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