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的起點:把人當人對待

5464
贊助本文

昨天,台灣社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政府正式上任,舊政府下台。每隔四到八年,同樣的劇本就會重複一次。每一個國家領導人都有不同的思維,社會中不同的人也也不同的思維。在一個多元的社會中,學習「對話」是我們全體需要正視的課題。

框架,每個人都有

讀博士班的時候,某位教授一直強調要學習用不同的框架來認識和處理議題。當時我不太理解,怎樣叫做以不同的框架來認識和處理議題。一來可能因為我頭腦比較簡單,二來也許在華人教育中習慣了單一框架看事情,突然要我跳脫習慣的框架,其中最困難的是根本沒有意識到目前我看事情的角度也是基於「某種框架」。

前陣子到一個正在建堂的教會,那間教會的主任牧師熱情地向我們展示正在蓋的教會建築,並提到他們如何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重新規劃空間的使用,拆掉舊的結構,搭建新的結構,以完成新的規劃。其實若要改建一棟建築,有兩種做法:一是在既有的結構中做修改,但通常能做的很有限;一是改變基礎結構,之後往往能大幅改變既有的空間規劃。那天在參觀工地時,突然讓我明白學習不同框架來試看情的重要。

用不同的框架來看事情,不代表丟棄原本的框架,而是以其他框架來檢視和減少既有框架的盲點。是否要放棄原本的框架,不是必然的結果,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需要做的決定。

學習做朋友

我認為要學習以不同的框架來看事情,首先要學習與不同框架思考的人做朋友,向他們請教,向他們學習,和他們討論。如果學習不同框架,只是在大腦中的抽象思考練習,那麼即便學到了以另一種框架來看事情,仍缺少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和同理心。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很多時候是不講「理」的。

大學時,正值台灣藍綠對立的高峰,當時幾乎不想看報紙,因為不同報紙的報導立場鮮明,明明同一件事,但從不同的立場報導出來的新聞卻像是來自兩個不同的獨立事件。同學之間聊起政治,多數是物以類聚,遇到立場相同的就多講幾句,遇到立場不同的,大多數的人選擇緘默,少數人會據理力爭。但在這些的對談中,很少看到理性的討論,大多是情感的抒發。

十幾年過去了,台灣社會又經歷了兩次的政黨輪替,社會上的聲音也愈來愈多元。透過網路的平台,大家愈來愈願意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評論。然而,在繁雜的聲音中,我們是在各自表述,還是在進行對話?

學習對話

在求學的過程,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該如何對話?因此在選擇神學院時,我選擇 Fuller 神學院,因為這是一間強調「對話」的神學院。

我必須承認,雖然想學習對話,但在進入 Fuller 時,我根本沒有預備好要對話,只想知道「答案」,遇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老師,要不是自卑地全盤接受老師的思想,要不就是自大地批判老師的想法,非常兩極。我還記得有一回上當時 Fuller 校長的課,Dr. Mouw 聊到他和摩門教神學家的交流時,我心中的 OS 是「交流什麼?應該要直接護教啊!」

久了,我才逐漸明白,當我對三一上帝真正有信心時,就不會急著去攻擊和否定其他信仰的想法,也不需要。

對話,不代表同意對方,而是把對方當作有位格的人看待,不把對方簡化成一個立場或一個宗教思想。基督教的神學人類學,其核心就是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也不是附著於物質身體的靈魂,而是「具身體的靈」(embodied soul),因此不應被物化,也不應被屬靈化,而是具有位格的存在。

把人當人對待

什麼叫把人當作有位格的人看待?

「位格」是基督教神學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個概念。我一直在想,怎樣用中文來表達把人當作「有位格的人」這個概念。想來想去,在討論神學人類學的這脈絡下,也許最接近的一個表達方式,就是「把人當人對待」,把人當作是有自由的行動主體,不把人當物品(物化)或某種理念(靈化)來對待,發自內心地尊重一個人作為人的尊嚴、自由和自我意識。

當面對一個人,與他對話時,最重要的不是要去同化對方,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框架。而是在尊重對方身為人的尊嚴時,把他當人看,透過同理試圖參與對方的生命,並邀請對方參與在我們的生命中。因此,對話,首先不是為了改變對方,而是為了同理對方,邀請對方彼此團契。

對話同時也是邀請對方把我當人看。不透過標籤化的方式來看我,也不把我當作他要說服的對象,或是施加影響的人,而是把我當作一個有尊嚴、自由和自我意識的主體,透過同理來認識我,與我交流。

三一上帝透過「道成肉身」參與在人類的世界中(約翰福音 1:14)。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 15:4)真正的轉化和改變是生命相互滲透的自然結果(約翰福音 15:5),而不是來自以暴力強迫對方接受。

基督徒在參與三一上帝的生命中,就是容許自己的框架不斷被更新擴展;基督徒同時參與在他人的生命中,透過對話和同理,邀請他人一起參與在三一上帝的團契中,踏上被三一上帝更新和擴展的旅程。在這過程中,有時需要拆毀我們既有的框架,好讓我們能在新的框架中經歷更豐盛的生命!

(封面圖片擷取自總統府新聞稿

董家驊
美國富樂神學院神學博士,現居洛杉磯,牧養教會,喜歡對話。
生活在消費主義當道的北美社會,不時需要自覺地抗拒這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學習在耶穌門徒的群體中忠心跟隨耶穌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