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甫就任短短一週的時間,即可看見新政府幾個嶄新的作為:包括由行政院長林全宣布對太陽花學運人士撤告、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廢止微調後的課綱、環保署長李應元宣布未來將禁止亞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繼續採礦等,雖然難免出現一些反彈的聲音,但社會輿論普遍表達肯定,支持者紛紛笑著說「原來改變這麼簡單!」
台灣的基督徒普遍對於政治有一種戒心,反射式的思考就是「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將這段路加福音20章20~25節所記載奸細想要入罪於耶穌的問答,直接解釋成「基督徒不要管政治」,然而弔詭的是,每當有基督徒的政治人物出現,信徒們又會歡天喜地互相傳報,認為這是一種上帝國臨到的象徵,兩種對於政治參與截然不同的反應與評價,實在充滿矛盾。
事實上政治並不是骯髒的事,雖然「政治」一詞可能表述很多意涵,但若以台灣民眾普遍接受的最簡單概念來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如此而已。骯髒的其實是貪污、是獨裁、以及讓不公義的情事一再發生。在成熟的公民社會裡,積極參與公眾事務,讓「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讓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等理念能夠得到落實,其實才是基督徒最需要具備的政治實踐。
認真檢討起來,台灣的不同教派間,由於歷史發展的際遇不同,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裡,其實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縱使眾教會都亟欲擺脫這樣的刻板印象,但是只要稍加觀察,就可以發現各教派都有較為親近的政黨或政治人物。
然而,為了信仰理念的實踐,透過政黨參與決策發揮影響力,這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卻必須十分小心謹慎,不可淪為替執政者背書的化妝師,而失去了信仰的高度;在鏡頭前伸手為執政者祝福禱告時,別忘了耶穌最常親近的,是社會底層的人民。
以我自己所屬的長老教會為例,信徒組成其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擁有各自的政黨屬性以及政治立場,其中也不乏藍營的從政者。但由於信仰理念與黨外起家的民進黨較為接近,有其共同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歷史背景,而被貼上親綠的標籤。這原無可厚非,然而由於過去陳水扁執政的8年期間,長老教會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力逐漸式微,這也讓信徒必須再次反省應該如何以信仰的高度來監督執政者。
在這一次總統選舉期間,正好適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50週年慶典,當時身為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來到感恩禮拜的會場,台上長老教會總幹事脫口而出的當選祝福,信徒立刻敏銳投書《台灣教會公報》,指出反應失當之處,而總幹事也立刻發表《宣教150週年差遣禮拜的感謝與反省說明》提出道歉與反省。另外,對於祝賀蔡英文當選總統牧函引用經文的爭議,也由《新使者》雜誌153期推出「再思政教關係 」專題進行檢討。
前述兩個例子,我認為其實是摸索與學習的必經過程:勇敢的踏出腳步,難免會有失足的時候,但不要因此停止前進,只要持守信仰,勇敢認錯謙卑自省,上主必要成為我們的幫助。選擇成為政治不沾鍋而獨善其身,無助於上帝國的實現;然而鍋子有些燒焦黏鍋時,樂見教會信徒能夠擁有足夠的判斷力,以信仰的角度進行反省與檢討,不要讓過去的理想成為現在的包袱與羈絆。
(圖片取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15年10月25日當時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參加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薪火相傳差遣禮拜」。)
作者簡介/陳逸凡
《台灣教會公報》記者,喜愛閱讀、電影、棒球及寫作。
在長老教會沃土中獲得成長所需養分,後於哲學世界與教會圍牆外悠游伸展,而今再次被主尋回。信仰告白為「每個基督徒都是第一代」。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