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仰變成一套公式時

4786
贊助本文

台灣近幾年基督徒的比例明顯提高,特別在大台北等都會區,許多教會紛紛發展成巨型教會(mega church)。許多牧者特會標榜能提供教會成長的訣竅,應許參加的教會領袖,只要按照某些步驟,就能夠經歷成長。

我也參加過許多類似的聚會,並從不同教會發展的個案中受到啟發和幫助,刺激我思考「什麼是教會」,以及該如何「牧養」?然而在華人教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更須小心,莫以「方法」取代了「神的話」,以「策略」取代了「神的靈」,甚至在終極使命上以「教會成長」取代了「上帝國的臨在」。

基督教信仰的危機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是「成功神學」。然而我認為,在這背後真正的危機,是把基督信仰與現代主義融合在一起,提倡只要按照某些指示步驟,就會有確定的結果。因此真正的危機不是成功神學,而是把基督信仰與現代主義混在一起,簡化成某種「公式」,並教導人只要按照「公式」來做,就會達到我們所要的結果。

把信仰與現代主義融合在一起,發展出的趨勢不只是成功神學,還包括「好人有好報」這種功德主義的思想和實踐,強調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在這樣的思維下,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要不對上帝憤怒,認為上帝沒有按照我們的好行為報答我們,要不就是感到焦慮和自責,認為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才沒有好的結果。

「好人有好報」的信仰傾向反映在與他人的互動和團契時,破壞力非常大。這種思維使我們在他人面對挫折時,傾向定罪,心想「一定是你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才有這樣的結果。」舉例來說,當身邊朋友的孩子遇到信仰危機時,這種思維自然就推定一定是朋友沒有做好帶領孩子的本份,或是教會的青年牧師失職,才造成孩子離開信仰。這附帶的影響就是,大家把自己的失敗藏起來,不願分享自己的挫折。

然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建立在「只要我做什麼,就會發生什麼」這公式上,而是建立在「上帝要做的事必會發生,所以我調整自己來朝向上帝確定的未來前進」。前者是變相的律法主義,發展到後來,變成靠「行為」來拯救自己;後者強調恩典,世界的更新不是建立在人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終末的作為上。

耶穌在開始公開傳道時,所傳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章2節、4章17節)不論我們怎麼做,怎麼選擇,天國即將來臨,與我們的努力無關。然而當我們相信神的國即將來到時,我們需要做決定,是忽略、否認、抗拒或接受這個消息。不論我們的態度是什麼,神的國都近了,然而我們的態度決定我們現在如何生活,預備自己迎接神國的來到。

上帝要創造的新天新地是否會臨到,和我們的努力無關,而是祂的應許和作為,是恩典;然而上帝邀請我們信靠祂,調整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在就朝向這確定的未來前進。

作者簡介/董家驊
美國富樂神學院神學博士,現居洛杉磯,牧養教會,喜歡對話。
生活在消費主義當道的北美社會,不時需要自覺地抗拒這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學習在耶穌門徒的群體中忠心跟隨耶穌。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