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仰变成一套公式时

4787
赞助本文

台湾近几年基督徒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在大台北等都会区,许多教会纷纷发展成巨型教会(mega church)。许多牧者特会标榜能提供教会成长的诀窍,应许参加的教会领袖,只要按照某些步骤,就能够经历成长。

我也参加过许多类似的聚会,并从不同教会发展的个案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刺激我思考「什么是教会」,以及该如何「牧养」?然而在华人教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须小心,莫以「方法」取代了「神的话」,以「策略」取代了「神的灵」,甚至在终极使命上以「教会成长」取代了「上帝国的临在」。

基督教信仰的危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成功神学」。然而我认为,在这背后真正的危机,是把基督信仰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提倡只要按照某些指示步骤,就会有确定的结果。因此真正的危机不是成功神学,而是把基督信仰与现代主义混在一起,简化成某种「公式」,并教导人只要按照「公式」来做,就会达到我们所要的结果。

把信仰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发展出的趋势不只是成功神学,还包括「好人有好报」这种功德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强调做好事,就会有好报。在这样的思维下,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不对上帝愤怒,认为上帝没有按照我们的好行为报答我们,要不就是感到焦虑和自责,认为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才没有好的结果。

「好人有好报」的信仰倾向反映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团契时,破坏力非常大。这种思维使我们在他人面对挫折时,倾向定罪,心想「一定是你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才有这样的结果。」举例来说,当身边朋友的孩子遇到信仰危机时,这种思维自然就推定一定是朋友没有做好带领孩子的本份,或是教会的青年牧师失职,才造成孩子离开信仰。这附带的影响就是,大家把自己的失败藏起来,不愿分享自己的挫折。

然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建立在「只要我做什么,就会发生什么」这公式上,而是建立在「上帝要做的事必会发生,所以我调整自己来朝向上帝确定的未来前进」。前者是变相的律法主义,发展到后来,变成靠「行为」来拯救自己;后者强调恩典,世界的更新不是建立在人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终末的作为上。

耶稣在开始公开传道时,所传的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3章2节、4章17节)不论我们怎么做,怎么选择,天国即将来临,与我们的努力无关。然而当我们相信神的国即将来到时,我们需要做决定,是忽略、否认、抗拒或接受这个消息。不论我们的态度是什么,神的国都近了,然而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现在如何生活,预备自己迎接神国的来到。

上帝要创造的新天新地是否会临到,和我们的努力无关,而是祂的应许和作为,是恩典;然而上帝邀请我们信靠祂,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就朝向这确定的未来前进。

作者简介/董家骅
美国富乐神学院神学博士,现居洛杉矶,牧养教会,喜欢对话。
生活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北美社会,不时需要自觉地抗拒这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学习在耶稣门徒的群体中忠心跟随耶稣。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