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媒体的想像

3778
赞助本文

台湾媒体在处理各式新闻议题时,常常显得笨拙不专业,因此在年轻一辈的流行用语中,甚至出现「小时候不读书,长大当记者」的顺口溜。然而新闻自由其实一直是观察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好的记者也必须具备各种知识才能准确抓出问题核心,若是议题选取得当,更是督促国家进步、保障人权的重要力量。最近加拿大与中国间所发生的新闻采访争议,便值得借镜。

提到加拿大,台湾的基督徒大概都会想到淡水的马偕博士,就是来自这个国家。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访加拿大,6月1日与加拿大外交部长迪安(Stephane Dion)共同召开记者会,席间加拿大记者康纳莉(Amanda Connolly)针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提问,引发王毅不悦,甚至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还刊登社评〈做些反思吧,傲慢的加拿大媒体〉,抨击西方媒体。

康纳莉在发问时,除了提到香港铜锣湾书店事件,也提及一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控间谍罪被囚禁,以及南海争议。她质疑在这许多问题之下,何以加拿大还要同中国加强联系?王毅在现场立刻高分贝反击,认为康纳莉「充满对中国的偏见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傲慢」甚至进一步质问「妳了解中国吗?妳去过中国吗?」「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妳,而是中国人自己,妳没有发言权,而中国人有发言权!所以请妳不要再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中国欢迎一切善意的建议,但是拒绝任何无端的指责。」

对于记者遭到当面训斥,BBC中文网也对此做了相关的报导〈中国外长训斥记者后加拿大政府表示不满〉,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在 6月3日的发言中表示,对于加拿大记者的遭遇感到非常不满,他说「新闻自由对我而言极为重要,我们深知媒体的职责是提问尖锐的问题,我们会继续鼓励记者这样做。」展现了民主国家执政者捍卫媒体新闻自由、勇于接受记者提问的气度。

关于中国与加拿大对新闻媒体角色认知的差异,台湾人经历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心中自有一把尺。然而身为一个基督教媒体工作者,却也不禁要思考,基督教媒体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基督徒之间对于所谓「基督教媒体」的认知又有什么样的落差?

一般基督徒对于「基督教媒体」的想像,似乎常常自我设限,认为就是只要报导激励人心的信仰见证就好,期待报纸呈现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若是报导内容与这种期待不符,时常就会认为这份报纸不够属灵、内容无法传福音。然而若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基督教媒体的主要阅听者,其实多是教会里已经信主的人,因此这种「福音单张式」的基督教媒体,真的能够满足基督徒灵命成长的需要吗?

不可否认,报导信仰见证,固然是基督教媒体重要的功能与责任,能够让众人的生命得到造就。但是如果是针对已经信主的基督徒,提出基督徒应该关心的社会议题、提供各式信仰观点讨论的空间,难道不也是基督教媒体让信仰能够进一步扎根深化的重要功能吗?另外,面对教会中的负面议题,基督教媒体也有责任做出提醒,而非掩盖遮羞,如此才能从错误中学会谦卑反省的功课,不因表面的美好与圣洁,而忽略了人类的罪性,迷失了信仰真谛。

一个健全的基督教媒体,应该能够用信仰的立场与社会对话,使得一般社会大众也乐意翻阅展读。更重要的是,不只是呈现出基督徒「想要看」的内容,更应该呈现出基督徒「应该看」的内容,即使是尖锐的信仰议题,也不应逃避闪躲,如此才不辜负作为基督教「媒体」的角色与使命,达成整全宣教的目的。你对基督教媒体的想像又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陈逸凡
《台湾教会公报》记者,喜爱阅读、电影、棒球及写作。
在长老教会沃土中获得成长所需养分,后於哲学世界与教会围墙外悠游伸展,而今再次被主寻回。信仰告白为「每个基督徒都是第一代」。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