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瑞士舉行一場公民投票,表決瑞士是否發放「無條件基本收入」,並將之納入憲法。投票結果,近八成公民投下反對票。
如果此案通過,年滿18歲的公民每月將可獲得2500瑞郎(約新台幣8.1萬元)的基本收入,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每月也可獲得625瑞郎(約新台幣2.1萬元)。這項提案引來不少國人關注。許多人以為,如果這項提議通過,無異是人類社會的一大創舉;但事實上,加拿大早在40年前就曾實驗過類似政策。
這種表面上看似不勞而獲、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許多人心裡簡直是天方夜譚。臺灣如果要實施這種福利政策,政府勢必得大幅增稅,並且重新分配國防、經濟成長、教育、社福等預算比例。
世人初次聽聞這種「好康」,第一反應可能是「不太可能吧!」這也就是英文諺語說的:如果一件事好到不像是真的,多半不是真的 (If it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2013年,臺北純福音教會的郭美江牧師曾在教導信徒「五倍祝福」時,引用自身「見證」,提到自己在家中洗踏腳布竟撿到5顆鑽石!郭美江表示,這不是她第一次撿到鑽石,過去十幾年來,她「一路撿鑽石」,還把多年來撿到50多顆鑽石的經歷做成「檔案」證明所言不假。郭美江強調,這是上帝使用一種「超自然手段」用以祝福她,證明現在是「超自然世代」。
郭美江這段「信耶穌得鑽石」的發言,被網民KUSO成混音影片在網路上流傳。非基督徒認為郭美江的鑽石見證好到不可能是真的(too good to be true),於是斥之為怪力亂神。世人之所以這麼批評,原因顯而易見。耶穌曾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個邀請對很多人而言,同樣是「too good to be true」。
我曾忍不住想,為什麼世人對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存著諸多懷疑?原因之一很可能是:這禮物太棒了、太不可思議了,好到讓他們不敢拿。
使徒行傳第3章記載有一個生來跛腳的人,他天天被人抬來放在聖殿門口,向進聖殿的人行乞。他看見耶穌的學生彼得和約翰要進聖殿,就求他們施捨,希望得到幾毛錢。 但彼得對他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是我要給你我所有的: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起來走!」 於是彼得扶他起來,那人的腳和踝骨立刻有了力氣, 就跳起來,站直了,開始走路。這位聖殿門口行乞的人,他想要的只是五毛錢,沒想到神竟然把他的腳醫治好,「要五毛給100萬」對許多人而言自然是奇怪又奇怪、匪夷所思的事。
耶穌的恩典雖然是免費的,可是仍必須索票,否則無法入場。世人不免抱怨,既然是免費的,為什麼非得憑票入場?而且,神堅持驗票,不接受偽票。再者,世人可能再度發問,既然神愛世人,何不乾脆直接普救每個人,為何非得信祂兒子的名?信神兒子的名並不需要功德,但世人仍對耶穌的恩典存疑,更多的是想得到好康,卻嫌手續麻煩!
馬太福音第22章提到一個婚宴的比喻。耶穌說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國王派遣僕人邀請客人,但被邀請的人各忙各的,不願意赴宴。後來國王乾脆叫僕人到路上把所有遇見的人全部請來,大廳後來坐了很多人。後來國王出來面客,發現有個人沒有穿喜宴的禮服,就斥責那人:「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
耶穌的這段比喻是告訴我們,上帝的恩典只有願意接受邀請的人才能得到,禮物雖然免費,但上帝不強迫人接受。處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裡,人們的心思雜亂,容易考慮太多,這正是耶穌要我們回轉像小孩的原因。兩歲小朋友接受禮物時的心情較成年人要單純許多。天韻的詩歌《有一件禮物》歌詞唱到: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了解,最好的禮物是人子主耶穌。生命有限,時光也會走,如果你不珍惜,機會難留。禮物雖然好,如果你不要,你怎麼能夠得到,怎麼能得到?」
(封面圖片來自:Sweet Publishing;描述使徒行傳3章的故事)
作者簡介/鄭超睿
台大政治系學士,英國愛丁堡大學政策研究碩士、社會政策博士候選人。
曾在台灣神學院、輔仁大學等院校擔任兼任教職,目前為主流出版社社長。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