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碰政治?

3590
贊助本文

由於長久的專制統治與白色恐怖,台灣人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大學每學期的教師評鑑會問學生:老師上課是否保持政治中立?公共電視台的董事長上任時宣示該公司「要走清純路線,讓社會有祥和之氣。」教會界領袖更是經常說自己不碰政治。

不碰政治?你真以為自己做得到嗎?

政治,絕對不僅只是「管理眾人之事」。孫文的定義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自己沒有管理眾人,政治就不干我的事。在長久的專制統治下,國人習以為常的觀念是政治是那些「管理眾人」的人之事,自己不過是市井小民,帝力與我何有哉?

有幾戶人家世居陽明山,與世無爭,他們家祖傳之地靠近大馬路。某大縣長的弟弟侵占了比鄰的地,因為沒靠馬路比較不值錢,腦筋動到這些鄰居頭上,用盡手段要把這些人趕走。這是政治,你躲到山裡也沒用!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是嗎?有位張藥師住在市鎮裏,也一樣安分守己。某大縣長大筆一揮,就把他家的房子給拆了,把他家的土地奪走了,還自稱這是「天賜良機」,自詡掌握「人道、王道、霸道」的主政原則。張藥師因此憂憤而死,這也是政治。

只要你是個人,你就躲不開政治。

人類因為無法單獨生存,必須集體活動。在公共生活裡,就會有資源分配的問題。為了讓有限的公共資源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分配,人們就會去找尋結盟的對象來組成團體,以便有更大的力量來要別人聽命。

而其他的人也同樣會去形成小團體來加以對抗。這種為了公共資源的分配所產生的結盟與對抗的行為,或者說白了就是勾結與鬥爭的行為,就是政治。你躲都躲不掉!試問,從小學到現在,你看過多少小圈圈?看過多少爭權奪利?

教育、媒體,乃至於宗教,根本都與政治有關。事實上,這三者在政治上扮演著至為關鍵的角色。從傳統政治學的觀點,一個國家要將政治文化傳遞給下一代,必須進行政治社會化的工作,透過學校教育、各種傳播媒介,以及宗教活動灌輸青少年當局要你相信的那一套價值觀。

從左派的觀點來看,扮演這種政治社會化機制的教育機構、媒體與宗教團體,其實是「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他們的威力,並不稍遜於軍隊、警察、特務等「國家所壟斷的合法暴力」。

這正是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放軍會介入台灣的課綱微調;這也是為何馬英九政府一上台就要求隸屬國家的中央通訊社不得報導中國的負面新聞,並刪除批評馬總統的報導(2008年10月9日國際記者協會譴責馬政府干預媒體,強烈要求台灣政府停止有礙新聞自主的行徑)。

這更是為何在基督教媒體上會有人以「牛奶與蜜地」這種用聖經詞彙來形容引起強烈爭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卻沒有自覺或者不在乎這是否褻瀆了上帝的應許。

意識形態是官方用來強加在人民身上的一套信念,執行這個任務的,就是學校、媒體和各個宗教團體。說別人的想法是意識形態,要大家不要有意識形態,其實本身就是在灌輸官方的意識形態。而最常做這件事的,也還是學校、媒體和各個宗教團體。說不要談政治、不要碰政治,其實在說這些話的當下,就是在從事政治活動。

在另一方面,發動會眾去連署支持或反對某項政策(比如反對多元成家法案),去參加社會運動或街頭遊行,當然是政治活動。教會界領袖實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為了安撫會眾,就說這些不是政治。

即便這些活動沒有涉及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比如多元成家議題兩大黨都有人贊成,也都有人反對),只要是聚眾去支持或反對公共資源、政策安排,就是政治。

教會作為禱告的殿,要提防各種有心人的利用。另一方面,教會領袖也要清楚自己的許多言行本身就帶有政治色彩。明明搞政治,卻說自己沒有,那可就是說謊了。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箴言12章22節)

(封面圖片來自:Fifi LePew via Visualhunt / CC BY-NC

作者簡介/洪聖斐
浸信會友,身兼教會傳道、大學教師、媒體工作者3職,對於宗教、教育與媒體容易淪為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一事相當敏感。
晚近投入教會與公共參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期待能為參與公共事務的教會青年有更多的服事。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