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規馬偕

3836
贊助本文

宗教與宗教間其實充滿了矛盾與衝突,不同的宗教甚至可以有著完全相悖的主張。簡言之,不同宗教帶來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也引導出了不一樣宗教的宗教徒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像馬來西亞商店中的啤酒,其價格高不可攀,華人與印度裔民眾雖然不受伊斯蘭禁酒令的管束,但酒精卻也成為生活中的奢侈品。

台灣在近代歷史傳承的過程中,隨著族群的流動,宗教的形態相當的多元與複雜,除了原住民的民族宗教與漢民族所帶來的華人信仰外,各種道教、佛教、齋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團體的弘法與宣教相當熱絡。

到了現代,各種新興宗教團體與神壇的林立,成為了蓬勃的社會景觀。自由的宗教市場帶動了台灣宗教團體的發展,在各樣的社會調查中都顯示,台灣的宗教活動與民眾之間是緊密連結的關係,台灣也成為多宗教兼容並蓄的場域。

台北市松江路到新生南路這一條路就常被戲稱為天堂路,從南到北座落了浸信會懷恩堂、信義會真理堂、靈糧堂、和平長老教會、伊斯蘭教清真寺、天主教聖家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北教會、衛理公會台北衛理堂、巴哈伊教台灣總會、四面佛廟到另一頭的行天宮。

這一條路也就最實際的展現台灣宗教的多樣性,從新生南路這一頭的一神教到松江路另一頭的華人宗教。

台灣作為一個海洋文化的國家,其特質是流動的、開放性的、多元性的、包涵性的,基督宗教也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台灣,剛開始雖然有風波,卻也不至有太多的流血衝突。

長老教會的宣教師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來到台灣,開拓了南、北部的長老教會,馬偕、巴克禮、李庥與馬雅各以及更多的宣教師,他們豐富了台灣的心靈,也帶來了許多現代化的改變,至今也留下美好的典範與軌跡。

基督宗教一向是個充滿「自信」的宗教。這是好聽的說法,我們堅信我們一神的信仰,因此,向來不懂得尊重他們的宗教,東一句「拜假神」,西一句「拜偶像」,言必稱他宗教信仰者為「外邦人」。

似乎唯有自己是聖潔不可侵犯,他者就是妖魔鬼怪,我並不想落入多元論的爭議,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告白唯一的真神。然而,我卻單純的想知道,為何時至今日,有一群基督徒需要以打壓其他宗教,來展現出自己的本質?

馬偕醫院的馬賽克壁畫爭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的故事是這樣的,馬偕牧師路過大稻埕,他已與當地民眾有不錯的關係,戲棚上需要關公一角,大夥兒見偕牧師一口美髯,便邀他上台同樂!

偕牧師也就抹了一臉紅,提起關刀與人同樂!偕牧師應該不會不知關公是他宗教的神明,我想,為他化妝的化妝師也應該也有為他「破臉」。這樣的偕牧師在當代可能要被馬偕董事會討論「戒規」了吧?

這幅畫展現出了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宣教的彈性,也是充滿自信的表現!他默默的宣告一件事:我們的福音,何須牧師袍、講道、聖經種種,活出的樣式即證基督!

在許多宗教中,我們找到自己的定位了嗎?是靠繼續製造衝突展現自己的價值?還是在天堂之路中,讓人「聞香下馬」、「願者上鉤」呢?

台灣就是個如此宗教多元的環境,我們又是少數中的少數,或許就是如此,才逼的一些人用了在宗教間的矛盾製造對立的手法,來建立自身的價值。然而,這樣的手法是貶值還是升值,或許台灣民眾的嘻笑已經看出走勢了吧?

(封面相片取自Google街景服務;被戲稱為天堂路的新生南路一景)

作者簡介/王博賢
王大頭,人稱博賢哥。長老教會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宗教研究者。
堅稱仍常被以為是大學生(扭)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主要領域為教育學、宗教學,至今還脫離不了學生身份。
熱愛下廚、旅遊、讀(臉)書,有幸被 太座看上,方才脫離單身生活~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