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娃的產痛談起

6439
贊助本文

「男人有的女人也要有、男人沒的女人也不要」,這句話幾乎可說是激進女性主義運動最化約的原則。即使男人不需經歷的生產歷程,現代醫學可以輕易免除令女人恐懼的產痛,但創世記所載那位「增加女人產痛」的上帝,似乎就成了男性沙文主義的共犯、阻擋女性平權的元凶了?

上帝比較不愛女人嗎?產痛是女人的原罪嗎?是女人勾引男人犯罪的報應嗎?這樣似是而非的說法,聽起來很像只需袖手旁觀產痛的男性本位觀點。聖經真是這樣說的嗎?

根據創世記,罪影響人的開始,是人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而且推卸責任,後果就是人此後非死不可。死,是終結背叛上帝的可能性,終結「不想做自己」的絕望(acedia);邁向死亡,剛好和恢復與上帝合一的關係同方向,恢復與上帝合一的關係就是「生命」。既然人背叛了上帝,上帝就將人推入「邁向回歸合一」的動態;死是罪的後果,不是懲罰。

上帝對於背叛的裁決是:懲罰蛇要辛苦行走。至於人,祂讓女人要辛苦生產,男人要辛苦耕種。換言之,懲罰只針對蛇。上帝咒詛蛇、咒詛土地,卻沒有咒詛人,面對背叛祂的人類,祂仍對人充滿憐惜。
既然上帝這麼愛人類,上帝為什麼要增加夏娃的產痛?

且先來看愛在男人女人身上的後續效應:亞當領受上帝的愛之後,看自己的女人有了新的意義,於是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叫「生命」,也就是夏娃。女人的名字,代表亞當從女人身上看見自己對生命的盼望,同時也宣告他盼望與上帝再次合一。坦白說,命名並不代表她的本質,命名也不代表男人對女人的權力宰制。

取名是為宣告,還有另一個例子,就是夏娃為大兒子取名,她不是要宰制兒子,這名字也不代表兒子的本性,而是夏娃經歷產痛過後的宣告:「因為上帝的幫助,讓我得了一個兒子。」可見她的初產心得並非「覺得自己好厲害」,而是在過程中經歷到上帝的幫助,她的感謝與快樂,同時也顯示出她與上帝之間直接、有來有往的關係。

夏娃與上帝的關係不差,並非本文的創見,40年前德國基督教暢銷女作家卡氏尼慈(Marie Luise Kaschnitz,1901~1974)晚年曾寫過一個短篇小說:亞當發覺自己變老以後顯得很消沉,夏娃卻活得充實又滿足。為了幫助丈夫,夏娃跑去把守伊甸園的基路伯那邊,向裡面呼喊,有葡萄藤從裡面丟出來,她帶回家種葡萄、釀酒。

亞當喝了酒後問夏娃,為什麼她每天都很快樂,難道她不知道他們正一步步邁向死亡?夏娃回答:「我知道我們會死啊,我們死了以後,我和你一起去伊甸園那邊、向裡面呼喊。每次有困難的時候我就往裡面呼喊,天使會把好東西丟出來。」小說家點出夏娃的幫助者身分,是幫助亞當重燃對生命的盼望,充滿信心地一起尋找回歸上帝的路。

如果經歷過產痛讓夏娃與上帝的關係沒有變差、反倒更好,那麼,產痛是什麼?

許多生過孩子的婦女都說,最痛的階段,是在待產的最後、將嬰兒推出的時刻;她們在劇痛中長久等待,直到該出力的時刻。產痛的高峰讓產婦知道,什麼時候該把小孩從子宮推送出來。

如此看來,產痛是小孩向媽媽傳達訊息的方式。因為,胎兒的全世界就是媽媽的子宮,藉由產痛,小孩向媽媽傳達訊息:「我的世界變得好恐怖!我要逃離這裡!」

訊息必須透過表達的媒介才能傳遞,而表達的方式有直接、原始的肢體碰觸、發聲、哭喊,還有經過轉化成符號系統的語言和文字。建立或恢復一段正常的關係,是組建或重整「溝通」,讓訊息有來有往。

社會學家盧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認為,裝載了訊息的表達,必須在社會系統裡才能讓人理解。反過來說,社會系統也是由溝通和意義交換組成的;更進一步說,社會也會自行生成、演化出有助於全體穩定的溝通機制,人定意要自取毀滅時,則會阻斷這種維繫穩定的溝通機制。而推動溝通的正是「期待」。

在上帝、男人、女人組成的那個社會系統中,男人、女人聯手抉擇的獨立行動,卻以逃避負責來阻斷神人關係,上帝主動的叫喊,展現祂始終主動要恢復神人之間的正常關係。

因此,或許我們能將「增加的產痛」理解為上帝的期待,祂期待女人理解祂愛的訊息,同時也能回應祂的愛。增加的未必是痛楚的強度,而是疼痛的意義。

自從人類犯罪以後,上帝也在痛苦中等待。經由產痛,夏娃和她的女兒們更能體會在痛苦中等待的上帝;她們更能體會原本合一的生命獨立出去的感受,正如上帝經歷人類從神人合一的關係裡獨立出去一樣;她們也更能體會樂意放手的愛,一如出伊甸園時上帝給人的祝福;她們或許也更容易學習去和獨立個體建立關係,就像上帝想方設法要恢復和諧的關係一樣。既然祂已賜給女人幫助者的位置,祂相信男人會從女人身上看見生命的盼望。

祂期待女人、男人都理解:祂忍受痛苦,欣然接受、超越痛苦,才生出我們的自由,使我們免受罪的轄制。

所以,產痛並不是女人的原罪,也不是上帝給女人的懲罰,而是在痛苦中等待;產痛傳達訊息,傳達出上帝的期待:祂期待人理解祂的痛苦,能以獨立、負責任的生命,與祂建立溝通的關係,並理解祂寬廣的愛。

(封面照片來源:BFlaccus / CC BY-NC-SA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