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男子4×100公尺接力,日本隊以37秒60奪得銀牌,刷新亞洲紀錄,且贏過美國、英國、千里達等強隊,驚艷全球!美國、千里達雖因接棒違規失格,若將這兩隊加入,日本依然勝出。而且,前三棒日本還略勝牙買加,直到最後一棒才落後給「牙買加閃電」Usain Bolt,日本男子4×100接力贏得世界尊敬。
賽後有不少人討論,同樣是亞洲國家,為何日本能在奧運短跑項目奪牌,台灣卻不能?為什麼日本田徑場少,田徑實力卻亞洲頂尖?況且,台灣各級學校幾乎都舖設PU跑道,照理說,既然有完善的運動設施、PU跑道,理應最有資源培養世界級一流田徑好手,日本與短跑強權牙買加,PU跑道似乎不如台灣普遍,至少沒有「校校皆PU」,為何台灣的田徑國際賽的表現仍是差強人意?儘管最近興起路跑,是否只屬短暫流行,仍需要觀察。
每次到日本旅行,總是喜歡到當地學校附近逛逛,可以看到日本校園的運動場,嚴格來說就是一大片黑土、黃沙空地或是草地,很少看到設施完善的PU跑道。
2015年2月赴日本北海道旅遊,札幌住宿旅館附近是北海高等學校,到學校旁散步,有學生在運動場剷除積雪,運動場只是一大片黃土,有足球門和移動式的棒球護網,沒有PU跑道。零下10度的寒冬,飄著細雪,有學生在運動場上跑步、踢足球,有幾個穿著球衣的棒球隊員在一邊傳接球與跑步。這一幕讓我印象深刻,即使在冬季下雪的北海道,有許多學生在運動場上活動,可見日本校園與民間體育的蓬勃。
那幾天在北海高等學校觀察,學校運動場,一大片空地可以踢足球、打棒球、跑步,場地靈活運用,並不需要PU跑道。足球、棒球傳接等場地用活動式護欄隔開在不會互相影響。
反觀台灣的學校,最常見的是在運動場掛著「禁止棒壘球」,PU跑道上不能打棒球,沒人踢足球,保養維修的日子比開放使用的日子還多,為了維護昂貴場地和PU跑道制定一堆規則,造成民眾與學生使用不便,失去校園運動場的功能。
里約奧運期間,適逢日本夏季甲子園「第98屆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即將進入百年的甲子園高校野場場爆滿,一方面關注奧運賽況,一方面為各地的高校代表隊加油,加上日本職棒精采賽事,真是熱鬧滾滾的夏天。
日本棒球如此,那麼田徑呢?每年NHK全國轉播高校田徑賽、路跑接力賽,週末晚上的SPORTS專題報導學校集訓,或是具有潛力的新生代選手,就連在台灣的我,從有線電視NHK都看到相關消息。
甲子園高校野球、田徑賽等民間體育賽事蓬勃,看見日本體育從基層紮根,加上學校、媒體推動形成社會風氣,可以想見,日本在里約奧運男子4X100接獲得銀牌、男子體操團體金牌等亮眼成績,確實與民間體育基礎和「從下而上」的全民運動風氣有密切關係。
日本、美國發展民間的全民體育,這與中國是為了奪牌的「宮廷式」菁英體育,挑選「苗子」從小集中訓練,直到大賽奪牌的想法,大不相同。日本是世界第一的長壽國,有部分的原因是從小培養的全民運動習慣,中國雖然是在里約奧運奪牌最多的亞洲國家,卻有禁藥爭議,且以國民整體健康來看,中國遠不及日本。
日本民間體育的發展,不在於學校有PU跑道,而是各級學校、縣市地方、企業與團體都有許多的球隊、社團與各種賽事,職業運動深受歡迎,寸土寸金的日本,學校的黑土、黃沙場地發揮最大效益,運動人口不斷增加。
里約奧運,台灣從謝淑薇風波開始,戴姿穎事件結束,以1金2銅作收,跟之前喊出「3金2銀1銅」的目標有段差距!當全民關注里約奧運之後台灣體育要怎麼走?與其檢討體育政策、培訓、各單項委員會弊端等,或許先回到最基本面,各級學校不要再花大錢建設和修繕PU跑道,不要只做表面的場地維護,本末倒置,阻礙全民運動風氣的發展。學校操場回歸紅土綠草,讓民眾與孩子可以開心運動。
台灣的教會亦有類似體壇的問題,有時過度重視表面超過實質的信仰基礎,為了「教會增長」而有各項吸引人的活動與特會,或者在參與社會關懷、社區工作,和一般社運團體或社福機構類似,但是在聖經研究、神學論述、讀經運動、信徒教育等很難用「量」衡量的基礎工作,以及那些需要長期耕耘,無法一時看見明顯「增長」的事工上,受到部分或具有短期成效的事工而排擠,無法持續深入的紮根。但必須回過頭來想,教會的基本面到底是什麼?
台灣每間學校都有PU跑道,卻無法提昇田徑水準,因為做太多表面的事情。同樣的,台灣的教會是不是太關注做類似「PU跑道」過於表面的事情,但沒有更落實於深植於聖經——上帝的話與台灣實況處境的信仰根基。
里約奧運,不只是台灣體壇,也給教會界上了一課,但願上帝讓我們有反省的動力,不斷前進。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