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4日,德蕾莎修女就要冊封為聖人,天主教界正藉此一盛事,積極對世人傳講德蕾莎修女的生平與貢獻。姑且不論基督徒是否認可天主教的「封聖」,德蕾莎修女的封品與封聖所反映的社會時代需求,很值得我們反思。
1997年9月5日,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後2年,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為她開啟了冊封真福品程序,比過往一般程序要早了3年,且在2003年就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真福品「慈善撒瑪利亞人的典範」。再13年後的今天,教宗方濟各決定冊封德蕾莎修女為聖人。
德蕾莎修女的冊封速度之快,除了彰顯其對世界的貢獻之大,令千年教廷都願意破格協助辦理,其實更突顯現代社會的渴望,而德蕾莎修女毋寧是世人認可能夠滿足這個渴望的人。
什麼渴望?
也就是德蕾莎修女一生致力去推動的事情,「幫助最弱小的一個弟兄」,她在幫助最弱小的一個弟兄身上,看見了耶穌。
德蕾莎修女謹遵耶穌教誨,所以她前往加爾各答的貧民區,深入最沒有經濟價值的族群「赤貧的垂死之人」,單單做好一件小事,讓即將離世的人能夠得到安慰,平平安安地去!
德蕾莎修女不討論複雜的神學議題,幫助不信主的垂死之人能不能增長教會人數她也不在乎,單單謹遵耶穌基督關於好撒瑪利亞人的教導。這一生,她單單做好扮演好撒瑪利亞人的角色,四處尋找需要人幫助但卻沒有人願意幫助的最小的一個弟兄。所以,連母親都不要的棄嬰,她收留;連家人都不要的重症病患,她帶回仁愛之家。德蕾莎修女深知,冷漠是這個世界的心靈大麻瘋,是最需要主的愛醫治的現代文明病,而她就從幫助最沒有經濟價值,被社會遺棄的弱者出發,做好她心裡認為的「小事」。
德蕾莎修女有句名言,「愛,直到成傷」。就算付出愛會被傷害、誤解,就算付出關懷還被人懷疑、歧視,也不要停止付出愛。
德蕾莎修女的一生,值得我們深思。當越來越多的教會以得豐盛生命和財富吸引中產乃至上層階級的人成為基督徒;當一個人信了主之後如果財務狀況不能改善,甚至被斥責為信主不虔敬;當教會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把諸多宣教資源放在對未來社會有影響力的高知識份子或高社經地位族群;當教會越來越多相同社經地位的弟兄姊妹時,誰還來像德蕾莎修女這樣傻,將一生投入幫助那些永遠不能給教會帶來巨額奉獻跟人數增長的垂死之人?
德蕾莎修女之所以能夠接連破格,很快地被冊封為真福品跟封聖,其實反映了一個很深很深的時代需求,落入苦難與貧乏的人,渴望被安慰。我們時代需要更多先做再說的好撒瑪利亞人。不問國籍、信仰、膚色、性別、年齡、種族、財富……,不要問對錯或原因,或被幫助的人是否因著得著幫助後願意改信耶穌基督,只要碰著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先做再說!
這個世代需要「社會福音」,一種先做再說,先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以此強迫或交換被幫助者日後得改信基督信仰的純粹之愛與關懷。就像當年西方傳教士來到台灣之後,看見台灣需要醫療與教育,就投入興建醫院和學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問對方日後是否受洗,不管對方日後是否能成為教會的基石,總之,因著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先做再說的精神,值得你我深思並且效法。
(封面照片來源:Missionaries of Charity Fathers。)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