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有真自由? ──習以為常系列之六

3231
贊助本文

保羅提醒那些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說,在基督裡有真自由。對同樣相信耶穌是基督的現今台灣基督徒來說,我們自由嗎?

萌發自信仰生活的反省

相較於其他許多地方,台灣人似乎保有較多的言論自由,但為何在教會內仍不時發生某些言論遭壓抑、被「消音」的事?台灣基督徒為何害怕某些直指真相的說法?為何欠缺面對批評和黑函的勇氣?為何欠缺討論與協商的能力?既然體會過活生生的真理之道,為什麼仍眷戀著話語的霸權?

相較於其他許多地方,台灣人似乎保有較多選擇的自由,但為何基督徒的某些選擇與行為,即使非關道德,也仍常遭人指責?即使在基督化家庭中,為何仍舊重男輕女?尋常家務、照顧家人、維繫家庭的責任,為何仍偏重在許多姊妹身上?即使基督如此看重女性,為何許多婦女的勞務付出,仍經常遭教會輕看、貶低價值?在基督給我們真自由之後,是什麼仍束縛著我們?

相較於其他許多地方,台灣人似乎保有較多的政治自由,既然台灣是政教分離的國家,為何台灣某些教會卻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教會為何沒有享受跳脫「政治意識形態」的自由?即使教會自使徒以來就有其獨特的政治脈絡,但為何當今台灣教會卻沒有自己組織論述的能力?為什麼不敢採取獨立於現有政治勢力之外的立場,為勞工、女性和移工免於遭受物化與剝削而抗爭?

與其他許多地方相比,台灣的教會建築都很年輕,但為什麼許多教會都紛紛選擇拆除舊建物蓋新教堂?為什麼寧可花錢蓋建築,也不願聘僱需用的幹事?養成一名司琴從小到大所需的栽培,不少於培育一位牧師,也絕不亞於一名行政幹事所需的職業訓練,為什麼從事牧養工作有謝禮,幹事做行政工作、打掃教堂也有薪水,教會裡的音樂事工卻是無給職、要求他們犧牲自己的休息和工作來練習呢?

台灣的禮拜堂從前都擺鋼琴,有一陣子財力雄厚的教會流行管風琴,近20年則時興擺爵士鼓,為什麼即使教會裡未必有這樣的人才也仍堅持這些敬拜方式?我們有沒有選擇敬拜方式的自由?

牧師娘有沒有「不參與教會事工」的自由?基督徒有沒有「不服事」的自由?有沒有「不上教會禮拜」的自由?有沒有解散教會的自由?當你的自由與我的自由衝突時,我們一起做是否還能保有自由?

多方思考的嘗試

細想之下,我們台灣的基督徒的確是跟從著某種潮流,而且恐怕未經仔細思考、分辨,就匆忙決定跟著走,許多已付諸的行動、已發表的言論、已採取的立場、已遵行的方式,說不太清楚所以然,在「順服」的大旗之下安全地跟著走,迴避討論,彷彿深怕自己站不住腳。其實我們台灣的基督徒對潮流、風尚是很敏感的,同時也很心虛,彷彿以為自己追求的本質上與流行無異?

反過來說,若我們在行動、言說、採取立場、表現方式之前,經過縝密的思考、討論取得共識,會不會對自己的所言所行比較有把握、不心虛?說穿了,我們鄉愿、追隨某些潮流和政治風向、依從特定的方式,若不是單向度思維,或許是為了聚會人數,和難以啟齒的奉獻?

誰宰制了我們?

如果是錢……

現年94歲、牧養教會超過半世紀的德國老牧師辛克(Jörg Zink 1922~),直截了當地歸納:現今社會最嚴密控制全人類的,就是金錢。這當然不是他的創見,人類2000年來也沒多大進步,耶穌多方多次地教育門徒要避免受到金錢的役使:「不可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6章24節)

「『問心無愧』一直都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東西而已。」辛克在《深度靈修之路》(Die goldene Schnur, 1999)這樣寫。他認為,說「錢是上帝託付給我們的」太輕率,因為我們手中的錢經過無數人的辛勞,可能也沾染無辜者的血,還經歷過欺詐、侮辱、權力與暴力、嫉妒與貪婪,或許也不完全合法。

如果宰制我們的不是錢……

那麼,是什麼?

或許有人想到極端遵守律法的「律法主義」,即使律法主義走偏鋒、不該讓它來宰制我們,但律法卻是好的(羅馬書7章12節),因為律法使人知罪,人仍須接受律法的管束;或許有人聯想到傳統的束縛,但立意良善的傳統也沒有不好。

德國神學家泰森(Gerd Teißen 1943~,港譯:戴歌德)指出保羅的深刻體悟:雖然祖先傳下來的律法原本聖潔,但人總有本事歪曲任何美善的體系,使它變成毀滅性的致死力量:「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哥林多後書3章6節)

我的堅持會使美善聖潔的事物成為毀滅性的力量嗎?

相對於堅持看重「人」、堅持「避免人被金錢與權力控制」的政治立場,耶穌豈重視過建築的新舊、華美、甚至安全與否?豈規定過特定的敬拜儀式?祂也飲酒、也跳舞,欣賞、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人際關係與事物,卻不被這些限制了自由。

如果我們有傾聽的能力,才不會高估自己的想法,爭辯鮮少能找到真相──辛克說;並且,如果我們有傾聽的能力,才能得著弟兄姊妹──這是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的說法。

如果我們能抵擋人情壓力,像超越經濟壓力那樣,實實在在認知不聚會、不服事、隨時可以解散教會的自由,我們就能誠實體驗到上帝對我們的吸引力,我們也才懂得珍惜在禮拜中相聚的彼此,不是只把弟兄姊妹視為數字、工具或工作,而更珍惜一同敬拜的彼此同在,不那麼堅持這樣或那樣的敬拜方式;許多弟兄姊妹和那位「只是剛好嫁給牧師」的姊妹,為我們所做的各樣「美好的事」,或許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感謝。

※本系列完。

(封面相片來源:Avondale Pattillo UMC / CC BY-NC-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