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與牧養——科技社會中失焦的教養

2755
贊助本文

我們活在一個充斥著各樣科技產品的社會,這些產品帶給我們生活許多便利與舒適。我們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全世界的朋友保持聯絡,透過社交媒體與世界時事抱持連線,透過網路下訂單購買所需的商品 。

今天生活在台灣或北美的普通人,所享受的物質生活可能比古代的皇親國戚都還豐富;在炎熱的夏天有冷氣和各樣冰點消暑,每天都有熱水澡可洗,有肉有蛋可吃,而這一切之所以成為可能,都可歸功於科技的發展。

時間的有限

科技帶給人類各樣的便利,吸引人們依賴各式科技產品,同時也影響塑造人類的生活方式。今天的電子通訊設備與社交媒體使人與人之間跨域空間和個人人際網路的限制,而與他人連結,其結果是,我們花愈來愈多的時間在這些電子產品上。然而,一個人所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是24小時;若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在這些電子產品上,必然擠壓我們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今天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常被各樣電子產品所佔據,但其實父母自身也不例外。當我們花愈來愈多時間在各樣的科技產品時,我們需反問自己,花在科技產品上的時間擠壓了我們原本花在哪方面的時間?是與孩子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聊天的時間?是與孩子在飯後坐在客廳聊天互動的時間?是夫妻一起談心,一起禱告的時間?還是週末一起出門踏青的時間?

小心,怪獸出沒

加拿大籍的哲學家Albert Borgmann認為當代科技社會的問題不是出在科技本身,而在於人類使用科技的方式。當人們使用最新的科技產品,而這些產品透過市場競爭不斷提升達到目的的手段,同時也提高人對這些產品的依賴時,人們愈來愈少注意到所使用的手段,而愈發專注於要達到的目的(註1)。這種只看見目的而忽略手段的心態一旦成為習慣,我們也將愈來愈習慣將他人物化(commodify),把他人視為達成自己目的的手段。

唐慕華在《無望世界真盼望》一書中提到發生在她家附近的一間健身中心裡的事。有兩位固定來健身的女士,她們來健身房的目的就是鍛鍊自己,從不與他人交談,甚至霸佔公共的置物間使其他人無法使用。這兩個女人視其他一切事物成為達成他們目的的手段,而所有妨礙這兩位女士達到目的的人,都將被無情地排除。健身房的其他女士都稱她們倆為「怪獸」(註2)。

當我讀到這段對「怪獸」的描述時,我正帶著兩個孩子在麥當勞的兒童區玩。當孩子在玩時,我一邊閱讀,一邊用電腦紀錄閱讀心得;正當我在思考這「怪獸」是如何形成的同時,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吵。我走過去,想要盡快調解紛爭,好回到電腦前繼續紀錄閱讀心得,而就在那一剎那,我發現自己正變身成唐慕華筆下的「怪獸」,為了回到電腦前完成自己在做的事,而視孩子間的衝突為妨礙我達成目的的障礙。

是賺到?還是得不償失?

早在科技社會出現之前,「怪獸」就已存在;然而科技社會使我們愈來愈容易享受到舒適的生活,而科技進步所生產出的各樣商品也讓人類可以在不需要委身的前提下,享受商品提供我們的服務和滿足。

在今日充斥科技產品的社會中,我們愈來愈習慣透過購買各樣科技裝置來得到即時的滿足,也愈來愈傾向把滿足自己的慾望當作人生的目的。這種「追求自我滿足的心態」使我們更容易把他人當作達到我們目的的手段,或是視為攔阻我們達到目的的阻礙。

「追求自我滿足的心態」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親子教養。今天在教養孩子時,父母愈來愈容易購買到各樣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商品,並讓孩子使用這些商品來爭取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當孩子吵著要父母讀書給他們聽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用放影片來打發他們;當孩子要父母陪他們玩遊戲的時候,父母也可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來暫時滿足他們。

孩子是「得到」暫時的滿足了,父母也「得到」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父母與孩子「失去」的會不會比「得到」的更多?

把怪獸請走

一不小心,教養孩子就變成父母為了要達到自己目的的操作手段。為了自己的面子,我們管教孩子;為了自己的虛榮,我們不斷要求孩子要有優秀的表現。我們鼓勵孩子使用科技,渴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在將來的科技社會中能提升競爭力,但與孩子的關係卻愈來愈緊張。

一不小心,管教孩子就成為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試圖打發和控制孩子,使他們不致妨礙我們追求滿足一己自私的需要。我們使用科技來打發孩子,容許孩子被科技產品佔據,好讓自己有更多的「自由」,但卻與孩子愈來愈疏離。

一不小心,父母就變身成唐慕華筆下的「怪獸」,視孩子為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妨礙自己達到目的的阻礙。

整全興盛的人生

今天許多關於如何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裝置的討論都集中在「是否要限制孩子使用手機」、「一天該容許孩子使用多久的電子產品」、和「該用什麼樣的管教手段來控制孩子不致成癮」。這些討論都是好的,也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事是反省我們教養孩子的目的為何。

我們到底為何教養孩子?怎樣的人生才是一個整全興盛(whole and flourishing)的人生?基督信仰對人生的大敘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怎樣才是整全興盛的人生?

我們不太可能拒絕使用一切科技,也不需如此。然而,我們需要更留意使用科技的方式,以及這些使用模式帶給我們的影響,並重新回到人生真正重要的事來決定到底該如何在生命的各個領域使用科技產品。

註:
1.參見唐慕華(Marva Dawn),《無望世界真盼望》(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2006),64-65。
2.唐慕華,《無望世界真盼望》,87。

(封面相片來源:Mark Nye / CC BY-NC-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