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的冠冕——瑞典的幾個教會節日

4064
贊助本文

感恩節

11月的第4個禮拜四,美國人慶祝他們的「感恩節」(Thanksgiving),或許有些人以為,感恩節是由最早移民美國的清教徒發起,其實這些清教徒來自歐洲,而歐洲早在普遍接受基督教之前,就已經有「收穫感恩節」(德文:das Erntedankfest或der Erntedank,瑞典文:Skördefest)的傳統。中世紀時,感恩節和聖誕節、仲夏節(Midsommarfest)並稱一年三大節,許多歐洲國家至今都仍慎重其事地慶祝這些節期。

嚴格說來,美國的感恩節還是跟歐洲的收穫感恩節有一點點不一樣,美國感恩節除了感謝上帝的帶領之外,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感謝;而歐洲的感恩節主要是感謝上帝賞賜農穫,因此各地都有將菜蔬水果穀糧置放教會聖壇前的傳統。

北歐的耕作期短,瑞典教會選擇慶祝大天使「米迦勒日」(9月29日之後的主日)來延續收穫感恩節的傳統,兩週後介於10月8~14日之間的主日為「感恩節」(Tacksägelsedagen),聖壇前也是佈置穀物、馬鈴藷和蘋果,感謝上帝賞賜桌上有糧。在這期間,瑞典許多教會也會分送食物給有需要的人。

萬聖節

Halloween原是愛爾蘭的年夜,北美的愛爾蘭人將這個節日發揚光大,同時也幾乎喪失其原本追念祖先的意義。由於10月底紀念宗教改革,以信義宗為國教的瑞典教會選擇11月第一主日過萬聖節(Alla Helgons dag),這天在北歐是很嚴肅的主日,某些平時不常禮拜、行動不便的人,這天也會特地來為已故親人朋友祈禱、掃墓,為他們點一根蠟燭。

聖誕節

聖誕節並不是耶穌的「生日」,只是在這個主日慶祝「救主道成了肉身」。根據歷史考據,耶穌的生日很可能根本不在冬天,而是福音傳入歐洲時,教會選擇日耳曼人歡慶冬至過後、白晝漸漸變長的日子,教導當時民智未開的歐洲人:「光來到了人間,耶穌就是世界的真光」。

聖誕節在基督宗教文化普遍的歐美,都是大日子,瑞典中小學為了趕在聖誕節前完成每學年第一學期的18週學業,每年8月中旬便乖乖開學上課,12月底熱熱鬧鬧地慶祝聖誕節、新年,總要到隔年1月13日才算過完聖誕節,大家紛紛默默拆除聖誕裝飾。

待降節

19世紀初,許多德國的新教教會逐漸在感恩節後到聖誕節之間的每個主日,懸掛以耶穌事蹟為主題的旗幟,更詳細地介紹這位為愛降生的救主。19世紀中葉,德國北部幾個家族認為,這樣的信仰教育應該延伸至家庭中,於是依照每週懸掛的旗幟繪製一模一樣的圖畫,貼在家中牆上,由家中長輩講述畫中指涉的福音故事給小孩聽。

為了按捺小孩乖乖聽話不插嘴,聽故事的孩子可以得一塊剛烤好的薑餅,邊吃邊聽。於是在這段期間,這些圖畫旁總會掛好一整包或滿滿一盒的烘焙點心。後來應小孩要求每天都要講故事吃點心,一個禮拜一個故事已不敷需求,於是漸漸演變成30天、每天一張福音圖畫、一個故事、每個小孩一塊點心的模式,並且從德國北部流行到整個德語區。

Photo credit: Crazy House Capers / CC BY-NC-ND
Photo credit: Crazy House Capers / CC BY-NC-ND;待降節日曆。

為了這個宗教性質的家庭教育,「待降節日曆」(Adventskalender)應運而生,許多家庭手工製作30個小抽屜或30個小門的小木櫃,節期間每天只能開一個小抽屜或小門,裡面預備好了圖卡、故事和小點心。近來也有許多簡便的製作方式,較不注重宗教教育的家庭連圖卡和故事也省了,甚至超市也買得到各式各樣現成的待降節日曆(只有24格)。和德國互動頻繁的瑞典,近年也受到影響,待降節日曆越來越普遍。許多曾讓待降節日曆陪伴長大的成人,也自己設置各樣世俗版日曆,讓漫長的冬季多一點樂趣。

露西亞(光明節)

由於北歐的冬季又黑又漫長,許多地方12月的每日日照不足5小時,不少人因日曬過少而蒙受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擾,容易因此失去盼望。北歐「光明節」的傳統早於基督教傳入,由一名為世界帶來光明的女性形象,象徵冬至過後白晝逐漸拉長。

基督教傳入瑞典後,光明節又稱「露西亞節」。主後304年,17歲的露西亞因堅定信仰基督而遭挖去雙眼殉道,是失明者的主保聖人(學習的榜樣)。不過,據信露西亞節與聖人典範關聯不大,只是露西亞的拉丁語發音近似瑞典語的「光明」(ljus),也因聖人的緣故提前至12月13日慶祝。應景食品「露西亞麵包」(Lussekatter)則在麵糰裡加入番紅花,讓麵包顏色「亮一點」,也是象徵光明。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俗稱「露西亞貓咪」的露西亞麵包。

現今的露西亞節已成為全瑞典的重要活動,由一名身穿白長袍的少女,頭頂著點燃的蠟燭花圈,領著一隊扮成星童、天使、牧羊人、聖誕老人的少年少女遊行,一邊唱著《散塔露西亞》(歌詞已改編)和其他聖誕歌曲。由於露西亞的合唱和遊行,1月6日慶祝「三王節」時,德法地區常有兒童組隊歌唱遊行,但瑞典當日便無特殊慶祝活動。

意義賦予節期新生

這些節期在台灣或許都不陌生,某些甚至在近年逐漸演變成幼兒園、補習班和小學的年度活動了!但不無遺憾的是,這些節期也因高度商業化,以致喪失認識其嚴肅本意的機會。

某些基督徒的做法是拒絕、全面排斥這些節期,但猶恐因噎廢食。節期本為讓人在閒暇中趨近安息、享受生命,在安息中回歸上帝期待人活出的樣子。理智地了解、重新定義、連結節期的意義,有助我們更健康地慶祝,更純粹地感謝祂賜下的恩典,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一年又一年地陪著我們老去、邁向死亡。

(Photo credit: Claudia Gründer / CC BY-SA;瑞典「光明節」裝扮。)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