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會成為苦難時代的社會安全網

3027

剛過去的2016年,舉世動盪不安,台灣也難以置身事外。就說經濟問題,景氣持續惡化探底,不見起色,老字號的大企業如復興航空、法蝶,都可以說倒閉就倒閉,青年繼續承受低薪,許多勞工朋友繼續過著過勞與血汗的生活,加上工殤意外頻傳,往往一夕之間讓原本尚算小康的家庭一夕之間落入谷底……,台灣的經濟狀況造成的就業慘狀,著實讓許多人感到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可以預見的是,嶄新的一年,因經濟問題而承受著生活煎熬狀況的人,短時間內難以減少,甚至會隨著無預警倒閉的企業日增而增加。

過去有不少社會科學研究證實,經濟狀況一旦惡化,將無可避免地造成偏差行為、犯罪行為的增加,家庭的健全度也容易受到衝擊,因為低收入的高風險家庭孳生,如果沒有社會安全網接住這些從社會生活中跌落的受挫者,無論是受挫者自己還是所屬的社會來說,都不是讓人欣喜的事情。

大家族或血緣關係是傳統的社會安全網,當一個人在社會上碰到挫折時,可以回到家族血親群體中,接受照顧。然而,隨著小家庭的崛起大家族的沒落,傳統社會安全網崩壞,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公部門和企業所建構的社會安全網。然而,隨著總體經濟情勢的惡化,國家與企業提供的社會安全網也逐漸出現破洞,無法被社會安全網接住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失業或意外事故而落入社會底層,甚至無法翻身的情況也越來越嚴峻。

剛過去的2016年,台灣出版了不少深入探討貧窮議題的作品,像是《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窮人》、《窮人經濟學》、《下流老人》、《貧困世代》、《最貧困女子》、《無家者》等等,某種程度也說明了,台灣社會意識到貧窮造成各種負面作用正在社會蔓延,因而試圖透過出版品找出問題的成因與解決辦法。

上述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點,貧窮並非只是沒錢,而是疲累與人手不足,導致落入貧窮光景者沒有時間休息,無法恢復體力,沒有餘裕思考與規劃未來,以至於落入貧窮之後,就 一直在底層打滾,無法翻身。

然而,如果有人能夠施以援手,哪怕只是幫簡單的小忙(幫旁照顧孩子或家中需要照護的病人),讓這些人能夠有喘息的時間,就能夠思考與規畫解決貧窮問題的辦法,去取得解決貧窮所需的技能或資源,並且有效落實在生活中。

而我在中間看見了教會能夠扮演的角色,成為這些試圖脫貧者的陪伴者與幫助者。不是直接給這些人金錢或工作的援助,而是幫忙分攤其生活中的部分勞苦愁煩,使其有餘裕可以休息,可以規劃未來。

在家族血親、企業與政府等傳統社會安全網崩壞的時代,在景氣明顯無法迅速恢復的時期,教會具備足夠的人力,可以發展成強大的社群網絡,網住那些正因經濟或人生意外而跌落底層的挫折失敗者。教會雖然不能幫助這些失敗者一夕翻身,不能承諾神蹟的降臨,卻能夠給予最確實而有幫助的援助,幫忙分攤勞苦愁煩,幫忙減輕壓力,以整個教會社群的力量支撐住往下墜的群體。

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向世人展現了耶穌的教導,照顧最小的一個弟兄,不讓任何一頭羊走失,展現了基督信仰作為愛的宗教,真正落實關懷的方法在於日常生活的實踐,而不只是關起門來唱聖歌或禱告。

切莫關起大門,切莫將求助者擋在門外,自己在內部吃喝快樂,慶祝自己因神恩而免於受苦,卻遺忘了世界上仍有許許多多的人活在苦難中。

面對苦難世代,教會應該敞開大門,更積極地走出去,主動尋找並承接住許許多多已經或即將往下墜落的受挫受傷者,讓破損的靈魂生命能夠有個棲息躲避苦難的避難所,讓世人看見耶穌基督的鄰人之愛,透過眾教會的弟兄姊妹彰顯在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封面相片來源:Geecy / CC BY-SA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