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好管家

3571
贊助本文

川普準內閣與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的問題在近年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根據「生態觀察」(EcoWatch)網站的報導,在已過去的2016年,世界各地至少出現過24個由於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乾旱、熱浪、大火、酷寒、暴雨等),而氣候變遷的元兇其實就是人類。

儘管人類必須為自己招致的氣候變遷惡果負起責任,然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世俗的政治角力當中,有許多政治人物為了符合特定選民或利益集團的利益,將人類責任撇清。

上個月,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任命現任奧克拉荷馬州的檢察總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擔任未來的環保署長,此外,將任命前任德州州長佩里(Rick Perry)擔任未來的能源部長。這兩個任命案必然引起關注環境議題的人士的注意。

原因在於:川普曾於競選期間以強烈的口吻宣稱若其當選總統,將撕毀由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以總統行政權(未經國會批准)所簽署的「巴黎協議」(Accord de Paris)。準環保署長普魯伊特在該州擔任檢察總長期間,曾以反對歐巴馬政府的「乾淨能源計畫」(Clean Power Plan)和能源管制政策而聞名,同時他也被認為和美國的石化產業有密切淵源。

準能源部長佩里曾在過去表態反對美國的碳排放管制政策,同時也曾在參加共和黨總統初選時表明將廢除美國能源部。這兩位即將決定美國未來環保和碳排放政策的準閣員都是美國政壇上典型的「氣候變遷否認者」(climate change denier),令人不得不憂心未來的川普政府是否會在全球氣候變遷問題上的態度和「巴黎協議」的多國共識背道而馳。

在美國人的態度調查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督徒對這問題也呈現分歧狀態。2015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耶魯氣候變遷溝通計畫」(Yale Program on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曾發佈一項名為「美國基督徒心目中的氣候變遷」的調查報告。從這份報告的摘要當中可看出,在「你是否認為全球暖化正在發生」這個問題上,整體美國人認為「是」的比例為63%。

值得與此相比較的是三個基督徒群體:認為「是」的天主教徒比例為69%,高於整體平均6%;認為「是」的福音派信徒為51%,低於整體平均高達12%;非福音派的新教徒認為「是」的比例則為62%,和整體平均接近。其次,問到美國政府對於全球暖化所採取的政策的支持度同樣也顯示類似的趨勢:持肯定態度者,天主教徒高於平均值5%,福音派信徒低於平均值10%,非福音派的新教徒則和平均值相等。

這份調查實在值得玩味,為何在強調人與創造者、人與其他受造物之間和諧關係的基督教信仰人口當中,關心或認為人類應該為環境問題負起責任的人口比例,除了天主教徒之外,並沒有比美國平均比例高出許多呢?或許,重新去深思信仰倫理在環境議題上帶給我們的啟示,對基督徒而言,是很重要的。

基督教信仰給環境問題的啟發

近代世界的變遷是伴隨著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而來,人文主義被過度強調的結果就是忽略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其實,就這點而言,基督教—猶太教的信仰傳統正好可以彌補這個價值的缺口。在這個信仰傳統當中,上帝作為創造者的角色被重視。人類雖然在上帝眼中是尊貴的,仍不過是管理者的角色:人類有善加管理的義務,否則就稱不上是好的管理者。

從聖經的觀點來看,「創造論」(creation)的概念強調這世界的形成過程是透過一個創造者的工作「從無到有」。正是這點使基督教信仰有別於傳統人文主義的觀點。人文主義者沒有創造者和被造者之間的關係,就會過度以人類為中心來思考問題,以致於當人類自己製造生態世界的浩劫時,沒有可以被批判的空間。儘管後來的人文主義也發展出環境倫理,將人類本身的價值擴及其他生物,以致於衍生出「動物權」的理念,但人文主義卻無法將其倫理應用到整個自然界本身。

相對於此,創世記在多處都清楚記載創造者對受造自然界整體的重視:在描述上帝創造的過程中,多處寫道「神看這是好的」(創世記1章4、10、12、18、21、25、31節),這顯示,上帝對於所有的受造物都抱持肯定的態度,因為這些受造物的存續都顯示了上帝的榮耀。

儘管「神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人」(1章27節)強調人類是所有受造物當中最尊貴的,也被賦予管理世界的任務。然而,人類對於這個世界只是協助上帝的管理者而已,最重要的任務仍是「良善治理」這個世界。其依據就是以下兩段經文:「要繁殖增多,充滿這地,征服它;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爬行的所有生物。」(1章28節)「耶和華神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園裡,叫他耕種和看守那園子。」(2章15節)這兩段經文至少給我們以下幾個啟發。

首先,是「繁殖增多」。上帝是對於人類整體,而非特定個人下了繁殖增多的命令。因此,聖經並不否定特殊的例外(獨身者、未婚者、未生育子女者)。此外,繁殖增多並非無限增加,而是以適度的人口來「充滿這地」。當代社會有些區域的人口過多,以致於生存環境惡劣(如缺乏水源或糧食等),便是繁殖失衡所致。

其次,人類對於自然界和其他動物,都被賦予支配的權力。對於「這地」,要「征服」;對於各種動物,則要「管理」。這再次顯示聖經所強調人的尊貴性,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主義色彩。人類是自然界和動物的管理者,但由於是受託於上帝,於是有善加管理的義務,否則這些權力自然可被上帝剝奪。當代許多地方的生態危機,甚至由於全球工業化所導致的氣候變遷等問題,都顯示人類並沒有善盡管理自然界的受託人義務。

第三,看守者的責任。「看守」伊甸園是上帝賦予人類的義務,「看守者」的任務除了善加管理之外,同時也有「耕種」並維護園中作物的責任。以當代而言,如果在看見環境破壞之後,看守者沒有進行維護和修補,則也失去了上帝交付的任務。

環境倫理:基督教新誡命?

基督徒在當代社會中要關注環境議題早已是老生常談。然而,這樣的提醒在這個世紀而言卻永遠不嫌多,因為在基督徒的俗世生活當中,總是充滿了以人類為中心的自我,卻忘記了創世之初,神所交付給人類這個最尊貴物種必須善加管理和維護整個世界及其他受造物的任務。

世界的各個強權國家在面對環境議題時,總是充滿了太多的政治算計,卻吝於去履行這些屬於人類的義務:維護環境正義。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6月公布他的通諭《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主要是針對該年度即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高峰會所做的提前提醒。在通諭中,教宗將關心生態問題列為和關心貧窮和疾病者同等重要的天主教工作,他呼籲所有天主教徒必須採取行動遏止氣候變遷的問題惡化。他提醒,人「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這三個關係「破裂了,不僅在我們之外,也在我們心内破裂了。這破裂就是罪」。

▲2015年9月,群眾聚集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前向美國政府訴求正視氣候變遷問題。此時,教宗方濟各正在白宮演講氣候變遷的議題。

以往,基督徒比較常記得的倫理信條當屬耶穌所帶來的「新的誡命」當中所提及的「愛主」以及「愛人如己」兩個層次(馬太福音22章37~40節),分別要人們注意自己與上帝,及自己與鄰舍之間的和諧關係。然而,在環境倫理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代,「耕種和看守那園子」也應該成為另一個提醒,讓人們注意到自己與大地之間的和諧關係。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