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風/好撒瑪利亞人?從聖經看接納敘利亞難民的困境

4530
贊助本文

2011年春,敘利亞爆發了內戰。由於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用武力鎮壓國內的示威民眾,占大多數的遜尼派穆斯林於是憤而起來反抗

因着阿薩德用殘酷的手段大量屠殺本國的人民,許多難民開始紛紛逃向世界各地。到了2015年,根據聯合國人道救援組織提供的資料,敘利亞全國1700萬人民中,至少有30萬人死亡,420萬逃亡外國,650萬在國內流離失所。1350萬人需要人道救濟。

2015年9月2日發生了一件讓全世界悲痛的事情。3歲小難民艾蘭·庫迪(AylanKurdi)的尸體被海浪沖到土耳其海灘。那張圖片道盡了敘利亞難民悲慘的遭遇。他們家庭乘船從土耳其要偷渡到希臘,但因為船只不幸翻覆,庫迪和母親及哥哥不幸溺斃。

庫迪的父親告訴記者說,他們家族中有11位被伊斯蘭國殺害。小庫迪了無生氣的圖片,使得全世界再度響起收留更多難民的呼聲。

170106-2
2015年9月19日出版的明鏡週刊(Der Spiegel)談到德國接納數十萬難民時,將默克爾總理比為德蕾莎修女式的人物。

雖然反對的聲音還是不小,可是在默克爾的領導下,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接納大量的難民。德國總理默克爾挑戰歐洲說:「如果歐洲在難民問題上失敗了,普世公民權的理念將被消滅,那不是一個我們所想要的歐洲。」

然而,2015年11月13日晚上,伊斯蘭國在巴黎發動的大規模恐怖屠殺事件改變了這一切,法國總統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人們對收留敘利亞難民更加疑心重重。

不過,縱使如此,法國還是準備接納3萬敘利亞新移民。美國的鄰國加拿大雖然把步調放緩,但還是準備接納2萬5000移民。歐洲人了解,巴黎事件中至今為止所有被辨識的恐怖分子,包括主謀,都是法國和比利時的公民。可見主要的威脅來自內部被激進化的國民,而不是外來份子。

美國民情的改變似乎最為強烈。奧巴馬原來承諾接納1萬名敘利亞移民的決定,遭受國會和民意強烈的反對,包括所有共和黨的總統競選人,以及30位州長(29位共和黨員)。他們紛紛要求美國關閉邊境,不容穆斯林進來。

其實,美國對移民的審批手續是全世界最嚴格的,每個申請者都得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的審批過程,包括生物識別和仔細的背景調查。事實上,因為歐洲公民來美國不需要簽證,歐洲遊客所帶來的恐怖威脅遠大於任何合法移民。何況美國所承諾接納的,大多數都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孩童。

然而今天的現實是:美國不歡迎難民,反對敘利亞移民才是“政治正確”,是維護西方價值和國家安全必要的措施!

歷史的回憶

除了被邊緣化的原住民,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美國的移民政策一向是全世界最開放的,美國人一向樂善好施,關心弱勢族群,熱心社區參與,讓19世紀的托克維爾大為贊賞。就如自由女神像底層一個銅匾上的詩句(翻譯自網路):

把你們那些筋疲力盡的、一無所有的、渴望呼吸自由空氣的、成群的眾生給我;
把那些被你們人口眾多的國家視為草芥的不幸的人們給我。
讓那些無家可歸的,厄運連連的人到我這兒來,
我會在金碧輝煌的大門口舉着燈迎接你們!

難怪奧巴馬總統對反對敘利亞難民的人士說:這種態度不反映美國的價值。

不過,反對某個特殊族群移民美國,在歷史上并非首見。1882年的《排華法案》就是個顯著的例子。

在二戰前,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當時接納猶太移民的呼聲很高,卻因遭受民意的反對而沒有很成功。從下面兩個圖表看出,在1938和1939年兩次民意測驗中,反對接納猶太移民的美國人占絕大多數,使得戰時的美國對吸收猶太移民並不積極。(有部分人逃到中國。)

不支持猶太移民,或許與當時彌漫歐美的反猶氛圍有關。今天不支持敘利亞移民則與恐懼極端穆斯林的暴恐活動有關。它們都是被懼怕或仇恨所推動。

基督教界的看法

我們姑且不討論政客們的意見,他們不過反映選民的心態。我們要探討,基督教界對接納敘利亞難民這件事怎麼看?

我們發現,看法非常分歧。皮優研究所(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的調查發現,新教徒中只有42%支持接納難民,54%反對。天主教徒有59%支持,39%反對。可見新教徒的疑懼最大。

在廣泛搜索媒體上的訊息之後,我發現:反對者多半引用舊約聖經,認為摩西律法要求治死「異教徒」;政府要做上帝「憤怒的使者」對付死敵;為了「愛我們的鄰舍」要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脅,等等。

其中以葛福臨牧師向來公開反對伊斯蘭教為代表。他這次更是在推特上說:「伊斯蘭與我們處在戰爭狀態,我們不斷親身經歷它的邪惡。」

也有比較理性的反對者認為:大老遠把難民接到美國,浪費金錢,還不如就近濟助;離鄉別井以後難民要回去不容易;接納難民沒有解決基本問題,等等。

一般來說,凡是在政治上保守的人,多半反對收納難民,甚或根本反對所有外來移民。我不清楚是否他們的政治立場影響了他們的宗教認知。

相對而言,贊成收納難民的基督徒則多半引用新約聖經:要基督徒信靠上帝,用愛心接待移民,不論對方的信仰如何:馬太福音25章山羊和綿羊的比喻,要照顧那些「赤身露體」的人;雅各書1章27節,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利未記19章33~34節,善待寄居的和外人,等等。

耶穌會怎麼說呢?

耶穌所講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路加福音10章25~37節)大家或許耳熟能詳。我們經常在講台上聽到:要做個好撒瑪利亞人,照顧那經歷患難,有需要的人們。

不過,賴特牧師(N.T. Wright)在他的《路加福音注釋》裡解釋,這并非耶穌講這個故事真正的含義。要知道,律法師問話的目的是「試探」耶穌。那麼,他要套出些什麼話呢?

我們都知道,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是世仇,雙方都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和摩西的後裔,認為唯有自己應當承受應許。猶太人來往於耶路撒冷與加利利之間,通常都會繞道。這種緊張關係與今天相似,很少猶太人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會直接穿過約旦河西岸的占領地(撒瑪利亞)。

故事裡面的受難者是位猶太人,要從耶路撒冷繞道耶利哥去加利利,不幸在這個不太安全的路上遇上了強盜,他不但被搶劫,而且被打得昏死過去。

先後有位猶太祭司和一位利未人從這裡經過。他們顯然因為害怕沾染死人,使自己「不潔淨」,因此他們都繞過這個難民,以保持自己的純潔。反而是一位猶太人的世仇,撒瑪利亞人,救了這位奄奄一息的難友。

律法師回答的話:「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是猶太拉比問答的標準答案。這批律法師知道,耶穌希望把救恩帶給萬民,而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你或許發現,耶穌的回答與律法師的問題兩者並不對口,這是關鍵。律法師原來的問題是:誰是我的鄰舍?對他來說,上帝是以色列的上帝,鄰舍就是他的猶太同胞。

耶穌知道,律法師試探的用意是:誰才是真以色列人?誰才是上帝的選民?律法師希望借着這個問題暴露出,耶穌的立場不符合猶太人的律法。耶穌卻借着這個機會挑戰律法師對族群和鄰舍的觀念。

耶穌沒有按照律法師的思維告訴律法師,誰應當是他的鄰舍。他是說:誰是那位難友的鄰舍?

耶穌的挑戰很明顯,你能夠認同這位被你仇視的撒瑪利亞人做你的鄰舍嗎?對耶穌來說,上帝恩典的目標是全世界。因此,鄰舍就是一切有需要的人,並不限於與我們背景、理念、黨派相近的人。

耶穌所闡明的原則,應用到今天這批走投無路的難民身上,豈不是十分貼切嗎?耶穌告訴我們,我們是這批阿拉伯難民的鄰舍,要接納這樣無告的人。

總結

對任何有良知的人來說,信仰應當指導我們的價值和行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我們不能在恐怖暴力的威脅下癱瘓,放棄我們道德的責任和價值。

任何的決策都帶有風險,風險管理才是個正當的議題,而不是讓懼怕或仇恨塞住憐憫的心。

由於美國審批難民的手續,其嚴謹度舉世無雙,風險可以受到有效的控制。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如果還繼續用恐嚇的方式來反對,那我們顯然故意漠視耶穌所宣示「鄰舍」的觀念。

其實,真正能毀滅美國的,正是那種無知、那種本位主義、那種違反道德底線的態度和思考方式。

(本文原刊於2015年12月《舉目》,獲作者授權轉載,歡迎連回《舉目》官網或作者《临风识劲草》博客閱讀更豐富之表格;封面相片出自:MaximilianV / CC BY

作者簡介/臨風
本名熊璩,曾任台大數學系副教授、Cray Research研究部總工程師、惠普(HP)中央實驗室多電腦研究部門、惠普大學關係部亞太區主任。對文史、藝術有特別的愛好,除了經常在基督教刊物寫文以外,也經營着自己的博客。曾著有《繪畫大師的心靈世界》。現住美國加州矽谷;Email:chsng117@gmail.com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