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圣诞前一周,网路出现即时新闻「年约70岁男女烧炭自杀,急救无效」几天后,主日礼拜,牧师很沈痛的报告,教会里受众人敬重的某长老夫妇,几天前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语毕,会友错愕、惊讶、难过和悲伤,留下许多的疑问。牧师和弟兄姊妹十分敬重那对长老夫妇,他们热心服事,待人和蔼,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事业发展顺利。当长老夫妇自杀辞世,全教会不敢相信长老夫妇竟然会这样结束生命。
更令大家震惊的是,原来,那位长老夫妇经商做生意,偶有借贷周转,过去曾私下向教会几位长老、信徒借钱。因为在同一间教会,很信任那位长老的为人,加上长老经营事业有成,出于教会信徒互相帮助的心态,因此将钱借给那位长老。殊不知,长老经营的事业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其实早有财务危机,向银行贷款、教会会友借款,还找地下钱庄,但经营情况不佳,财务亏损越滚越大,那位长老夫妇无法偿还负债,撑不下去,走上自杀一途!
然而,那位长老向教会会友的借钱周转是私下互动,牧师略有耳闻,但不知详情,当长老夫妇烧炭自杀后,那几位曾经借钱给长老的信徒才向牧师透露此事,可是为时已晚。会友借给那位长老的金钱,因长老夫妇自杀几乎要不回来。有些人是瞒着丈夫或妻子将钱借给长老,有人借款金额可观,长老夫妇自杀后,这些会友的感到悲伤又愤怒,产生信心危机,不禁质疑,为何基督徒,且身为教会长老竟然会欠债不还与自杀?
以上是个令人遗憾的实例。然而,即使这类纠纷与悲剧在教会界发生,且不只一、两次,信徒间私下借贷与金钱往来仍时有所闻,成为教会里面不能说的秘密!不过,这类借钱行为往往造成教会受伤,甚至导致信仰崩盘。有人因为信徒借钱不还,债主找牧师控诉会友或打听「那个人到哪里去了?」,还有人投书教会媒体,寄存证信函向法院申告,对薄公堂。除了信徒之间借钱,也曾经发生有牧师、长老挪用教会公款去做私人投资或周转,严重伤害教会。
人们普遍觉得基督徒比较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有基督信仰作为信用保证,直觉认为基督徒,尤其担任牧师、长老等,应不至于借钱欠债不还,不过,当基督徒发生金钱纠纷、借钱不还等争端,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受伤。那些被基督徒倒债、欠债不还的人们,实在很难用信仰去谈爱与宽恕,怀疑上帝的公义到底在哪里?那是什么样的基督信仰呢?
有许多教会和牧者严格禁止信徒之间有金钱往来和借贷,强调到教会就是追求信仰,不要去谈钱的事情,绝对不要互相借钱。有教会更严禁信徒之间以其关系人脉,向会友推销商品,或从事直销「拉下线」等行为。因为,人是软弱与有限,当牵扯金钱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变质,包括信仰。怪不得耶稣会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章21节)。
当教会信徒之间有借贷、投资、买卖等关系,到教会似乎就不单纯是为了信仰,埋下很多不定时炸弹,难以保证何时会引爆,一旦发生金钱纠纷,受伤的不只是有金钱往来的信徒,还可能影响整个教会,造成难以信任别人,甚至对基督徒失望玵放弃信仰等,难以弥补的亏损。
不过,有些教会举办理财讲座,姑且不论内容如何,总是要先回到信仰,特别是圣经本身。圣经有提到金钱,例如「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言23章5节)等等,但圣经绝对不是理财宝典,千万不要把圣经降格,把圣经当做让人成功赚大钱的「聚宝盆」。如果要教导运用信仰原则理财,倒不如花更多精神好好读圣经,彻底了解圣经──上帝话语到底在讲什么。况且,某些以信仰为号召的理财原则,引用单一经节,往往会有「见树不见林」的去脉络化,错解经文的危险。
为了预防金钱借贷纠纷,教会除了教导严禁信徒金钱往来借贷,再三重申「教会里谈信仰,不谈钱」,还有什么方式呢?对于那些确实无法偿还负债,或是被基督徒倒债而受伤怀恨的人们,除了很阿Q的劝勉「借钱给别人就当做是捐献,没还也不要紧。如果还钱,就是多赚的」,教会是否能有更积极的作为来带领信徒,特别是在「金钱」这件事上,走在合乎信仰原则的道路。
最近有基督徒呼吁政府「拼经济」时,教会应当反过来,不要拼经济,并回到最简朴的信仰之中,不再是以人数、教势增长、扩建植堂等「教会绩效」首要,而能够回到圣经,诚实谦卑的反省,倾听上帝此时此刻的微声细语,跟随耶稣脚步,不断改革更新。
但愿教会能够重新思考简朴生活的信仰意义,至少在教会里面,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下的商业往来、金钱借贷等,有「断舍离」的勇气,至少预防和断绝因借钱和金钱纠纷对教会造成的伤害!
对了,不要找我借钱!
(封面相片来源:aaron gilson / CC BY-NC-ND)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不能再同意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