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與牧養—拒向科技社會的偶像下拜

2420
贊助本文

前陣子在開車帶孩子上學的路上,編了一個故事講給孩子聽。

西元2020年,成立3年的科技公司Orange正式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機器人iServant 1.0。這款機器人整合了線上購物、計算宅配時間、並打理家務和烹調三餐。在短短一年內,將近80%的家庭都擁有一台iServant ,並根本性地改變了人們的家庭生活。

從此,家長不再需要自己下廚,也不需要到超級市場買菜,只要告訴iServant哪一天想吃哪一種料理,iServant 會在指定的時間內預備好食物送到餐桌上。全家用完餐後也不用收拾,因為iServant將會自動收好,放入洗碗機清洗。

iServant提升了人類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們可以花在休閒娛樂上的時間。

以往一個家庭主婦或主夫一天需要花好幾個小時做的事,都被處理好,許多家庭主婦或主夫能夠開始從事情他活動,甚至在家上班,增加家庭收入。過去許多孩子都需要分攤家務,但自從iServant的出現後,他們不再需要洗碗做家務,而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讀書和做功課,到補習班學習各樣的才藝。iServant 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社交生活,餐館的生意大幅滑落,朋友不在約在餐廳一起吃飯,而可以在家享受iServant的服事,透過視訊與朋友輕鬆地聊天,享用點心。

一年過後,Orange設計製造的iServant突然出現大規模的當機,將近一半以上的iServant會突然停止行動。Orange公司展開緊急地調查,一週後公開承認問題是出在產品的設計上,並宣布將在一個月後推出iServant 2.0,承諾擁有1.0的顧客將可免費更換2.0。

然而在這一個月的空檔,許多家庭的生活大亂。在iServant 1.0的伺候下,使用者已經忘記怎樣去超市買菜和下廚做菜,而餐館大幅倒閉,剩下的餐館則難以應付大批湧入的人潮。很多學生因此需要重新幫忙家務而抱怨連篇,父母也因為需要重拾家務而變得非常暴躁。一時間預約看心理醫生的人數大增,各大心理諮商診所的預約都爆滿。

此時輿論開始熱切地討論到底iServant的出現是福還是禍?社會上開始出現兩派意見。一派的人鼓吹拒買iServant,主張恢復iServant出現前的生活,家務自行打理,食物自己烹調;另一派的人則認為這次事件只是技術問題,一旦消費者繼續購買iServant,使Orange能研發更成熟的技術,就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同時能享受iServant帶給人類的便利和享受。

科技社會的趨勢

故事講到這,我停下來問兒子:「如果是你,你支持哪一派的看法?」兒子想了一下對我說:「不用iServant。」「為什麼?」「因為洗碗好玩啊!」我莞爾一笑,但孩子單純的回應也對我有所啟發。

當代科技不斷地進步,並悄悄地全面重塑人類的生活方式。科技產品的誘人之處在於提供人類愈來愈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大幅降低人類需要參與在勞動的成本。

雖然iServant是個虛構的故事,但以當代科技的進展速度,這樣的技術應該已經存在,只是整體大環境還未成熟,又或生產成本仍然過高,因此仍未量產進入一般家庭的生活中。

當生活被愈來愈多科技生產的器具所充滿,生活雖然愈來愈便捷,但也愈來愈不需要我們的投入和付出,以致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休閒娛樂上,漸漸失去與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註)。科技的確使人類的生活愈來愈方便,然而科技並沒有幫助我們解除人生真正的重擔,也很少滿足人性真正的需要,反倒讓多數人有更多時間沈浸在娛樂、消遣和工作中。

科技社會的偶像

iServant雖是虛構的故事,但從當下電子裝置的設計和發展趨勢來看,其潮流就是把電子裝置變成個人秘書,打理我們生活上的大小事,給我們操控的「感覺」,在不斷「追求」滿足的過程中繼續渴求更多。iServant也是時代精神的象徵,每個人把自己當作敬拜的對象,並使用各樣事物來召聚自己的敬拜者,享受被敬拜和被服事的快感。

類似iServant這種設備的出現只是遲早的事;真正的問題不是iServant是否會出現,而是人類如何使用日新月異的科技技術和產品。專門研究科學哲學的哲學家Albert Borgmann認為在科技社會中,真正的問題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們如何使用科技產品。當我們愈來愈習慣不需要委身和投入,單純地使用科技產品來滿足生活中各種需要時,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則愈來愈疏離,也愈來愈自我中心,以滿足自我的需要為生命的目的。

科技產品的誘惑

我的兩個孩子都很愛看書,特別是四歲的老大,常纏著我要我讀書給他聽。有時我忙著在工作,敷衍了事;有時則會放下工作,耐著性子陪他讀書。前陣子幫孩子買了一套「點讀書」和一隻「點讀筆」,這套書的神奇之處在於只要把點讀筆輕輕觸碰一下點讀書的頁面,點讀筆就會自動幫孩子閱讀書中的內容。孩子們剛拿到這套書的前幾天,平均每天都花了超過兩個小時在點讀書上,我和太太也很開心,趁著孩子「忙著」看書,我們抽空看了一部電影。

最近我和太太意識到,若我們生命最重要的事是愛上帝和愛身邊的人,那麼絕不能讓點讀書取代我們陪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給他們聽的時間。電子產品不應該成為我們支開孩子的工具來爭取屬於自己的時間。生命中的核心關注應該幫助我們決定如何使用各樣的科技產品,而不是容許這些產品反過來模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命。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在忙碌的生活中,現代人需要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到底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兩千年前有一個猶太教的學者跑來問耶穌,在眾多舊約的規條中,什麼是最重要的?耶穌回答他:「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馬可福音12章29~31節)

在基督信仰的宏大敘事中,愛上帝和愛身邊的人是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也應當是生命中的中心關注。在科技社會中,基督徒需要學習用這兩個中心來反省自己的生活,依此調整在生活中使用科技的方式。

我們若要抗拒科技產品對我們的束縛,不是要拒絕使用一切的科技產品,而是要回到我們生命的中心關注,依此重新安排我們使用科技的方式,在生活中刻意操練愛上帝的實踐、彼此相愛的實踐和彼此連結的實踐。

註:唐慕華引用 Albert Borgmann 的理論,對這現象有更深入的論述,參見 唐慕華(Marva Dawn),《無望世界真盼望》(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2006),64-65。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