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耶穌巡遊(March for Jesus)

2698
贊助本文

按維基百科,以「為耶穌巡遊」為名的活動(March for Jesus)於1983年在澳洲墨爾本首先舉行,後來不同地區也舉辦相類似活動。按記憶,「為耶穌巡遊」活動在1990年代初引入香港。到今日,這活動仍繼續舉行。

最近一次,是年初三的「耶穌愛香港,教會大巡遊」(今年是主辦單位第四年在年初三舉行),參加人數約有千人。主辦單位有向警務處申請遊行活動,所以,巡遊當日,繁忙彌敦道的部份行車線被封。按主辦單位說,這巡遊目的是祝福香港。

香港是一個宗教自由地方,遊行也得到一定的保障。警務處沒有拒絕主辦單位攪「教會大巡遊」。事實上,法輪大法也定期舉行巡遊,並得到警務處批准。所以,我們無須以阻礙交通或影響市民生活為由批評「教會大巡遊」,反而要從公民權利角度理解這事,即保障主辦者的公民權利。

巡遊是關乎看

若「教會大巡遊」的目的是祝福香港,重點應是接收者是否成功接收到這信息。有別於一般教會聚會,巡遊的特徵是「看」,不是「聽」。那麼,「教會大巡遊」是否好看?坦白說,「教會大巡遊」沒有甚麼好看。參與者沒有穿上特別服裝、手持橫額也沒有吸引之處、口號對很多人很陌生。

相反,道教的祈福巡遊就很不同。以2010年那次祈福巡遊為例,第一日在中環遮打花園行人專用區舉行,內容包括善氣迎祥祈福法會、神仙花炮八台、三百尺金龍巡遊活動。第二日在旺角麥花臣球場舉行,祈福法會以扼要簡明的方式,演繹中國古代「祈天禱福」儀式,透過築建的天壇,祭祝天地神靈,以展現古禮學說中「天人合一」的要義,即以祭天形式,保佑國泰民安及報答天地之恩。

祈福會上,八十一位道士,隨著悠揚道樂,踏上天壇,繞太極而行,並各按八卦方位守立,焚香上疏,宣達意文,祈求諸天庇佑祖國富強。祈福會後,巡遊沿彌敦道至油麻地窩打老道。相對於「教會大巡遊」,道教的祈福巡遊更有文化特色、內容和吸引力,並其祈福信息更能被接收。或許,主辦單位的矛盾就是不願意將「教會大巡遊」變為一場表現,但沒有表現成份的巡遊就算不上是巡遊了。

話說回來,「教會大巡遊」的主辦單位是否有就此活動進行檢討。教會組織往往有一習性,就是不會太著緊接收者反應,因為福音本身是不可量度的。這本是好事,因為教會始終是以價值理性為主,非工具理性。然而,這不等於主辦單位不需要留意接收者反應,不但因為這關乎資源運用,更因為這活動可能是自我陶醉、「自high」。

當然,若接收者的反應不理想不等於主辦單位不應再辦巡遊活動,反而可改善,甚至可考慮積極發展像長洲的飄色巡遊,達到與民共賞的目的(這活動每年都吸引數千人前往觀賞,並有媒體報導)。「教會大巡遊」主辦單位如何進行活動後評估?用甚麼準則做評估?評估報告是否有公開給參與者?評估後對其往後每年舉辦的「教會大巡遊」有何影響?

在公共空間的非公共事

有別於在教會內舉行的活動,「教會大巡遊」是在公共空間發生的,所以,主辦單位要向警務處申請。主辦單位選擇在公共空間進行宗教活動,不是因為教會空間不足,因為它認為這是一件關乎公共的事,即祝福香港。就著公共空間與公共事的關係,這牽涉三個課題:

(一)在公共空間發生的事不必然等於這是一件公共事。這只牽涉公民權利,而這與事件的公共性質無必然關係。反轉來說,公共事可以在教會內發生的。所以,「教會大巡遊」不會因它在鬧市進行而變成為公共事。

(二)一件事之所以是公共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與其他人士有關係。這不是一廂情願的關係,而是雙向的互動。例如,每年的七一遊行、長洲的飄色巡遊就有這元素。相對來說,「教會大巡遊」是單向的,與其他人士的互動很薄弱。

(三)與第二點相關,一件公共事必需讓周遭人明白它的關注。明白不需要認同,但不明白就很難達至成為公共事。然而,責任不在於旁觀者,卻在於主辦者。當「教會大巡遊」的宣傳對象主要是教會人士時,這是圈內活動多於公共事。

按以上理解,「教會大巡遊」無助將其關注變得公共性。為何主辦單位仍要辦這活動?為何仍有信徒參與?或許,當這活動被賦予一種神聖解釋時,別人如何看和別人是否明白不再是問題了。那麼,神聖解釋讓我們對事物有更豐富認識還是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障礙?

教會是聖禮

以上對「教會大巡遊」的反省無意否定主辦單位和參與的信徒之真誠。事實上,主辦單位提出了一個好重要的問題,即教會要成為上主對香港祝福的中介。神學上,教會是一個聖禮。教會是聖禮,不是因教會的選擇,而是因上主的道與靈。教會是聖禮,不在於教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而在於它已是。教會是聖禮,不只因它參與三一上主合一的奧秘,更因它指向眾生在上主裡合一。教會是聖禮,因它是為眾生,而非為自己的。

餘下的問題是:教會如何恰當地認識其身份,從而反思和策劃甚麼是在此時此地對上主祝福的合適演譯。

(封面相片來源:DIG WELL MEDIA HOUSE;2016 耶穌愛香港 初三教會大巡遊影片截圖。)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