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掉了的基督

2898
贊助本文

今天是受難日的後一天,紀念已死的耶穌被安置在墳墓裡。在死去的基督身上,我們也看見自己的死亡:一切的希望落空,曾經為愛與理想付出的所有心力全化為泡影。耶穌努力勸化當代的猶太人,卻被他們棄絕、置之死地,或許我們也將遭遇到類似的心痛?但是,耶穌臨死前,寬恕了那些加害他的人。

為什麼耶穌能寬恕那些加害人?如果單純認為那是因為他偉大、心胸寬大、他是神的兒子、他無所不能,將使我們與他的教導背道而馳,因為他的要求向來都是我們「學得來」的,離我們並不遙遠,端看我們願不願意開始學,並持之以恆地學。

「愛你的敵人。」(馬太福音5章44節)這是耶穌很有名的教導,也是不聽從他的人經常揶揄或抨擊的焦點。

耶穌停放在墳墓裡的屍身,將他自己身為真正的和平愛好者呈現在世人面前,儘管被誹謗、被冤屈,仍不惜以欣然接受死亡來實現他徹底的愛,愛那些曾經威脅他、攻擊他、出賣他,最終也殺死他了的人,簡單說,他確實愛那些與他為敵的人。

這樣的愛不是上對下、命令、脅迫、憐憫、施捨的,而是建立在瞭解之上。若我們沒有耶穌洞察人心的能力,我們只能靠「傾聽對手」來理解他。可惜,我們的教會生活即使有聽道的儀式活動,卻沒有「傾聽」的訓練;說話傳講的訓練倒是滿頻繁地推陳出新。

已死的基督,是我們訓練「傾聽的態度」時很好的默想。他沒有武裝,也放下了僅有的自我防衛(馬太福音26章52節;路加福音22章51節;約翰福音8章8、11節),把自己交給了那些敵對他的人,他並不天真,早已洞見他們將置他於死地,卻放棄任何優勢和勝利。更明確地說:他選擇失敗。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他在受審、面臨死亡威脅之時,甚至不為自己辯白(14章61節,15章5節),靜靜聆聽對手對他的指控。

並且,基督的愛是顯出不打折扣的接受,不是算計的、以退為進的謀略;即使復活後的基督,也沒有再回到那多方角力的場域,曾與他為敵的人都已被寬恕了,不再有仇恨,所以也不需要報仇。

「理解」的行動也當如是。

如果我們願意效法基督,在與「異己」交手時,我們也要卸除武裝,放下自我防衛,溫柔地接受對方的企圖和威脅,放棄身分、地位、語言的優勢,不為自己辯解,不爭取自己的勝利,不以退為進。

那麼,與你為敵的是誰?

撒旦?同性戀?反同團體?反反同團體?反社會者?殺人者?特定顏色的政黨及其支持者?恐怖分子?那些沒有聖靈恩膏的人?那些不冷不熱的基督徒?那些敵對先知的人?那些不思考的人?那些盲從又迷信的人?那些妖言惑眾的人?你的某個家人?或是上帝自己?

所謂的基督徒本當效法基督,但是,如果基督全然不為自己爭取什麼,以致一敗塗地地死在世人眼前,成為一具屍體,為什麼當今許多台灣基督徒在與自己立場意見不同的人面前,如此爭強好勝又好辯呢?我們真的願意效法基督嗎?

我們難道不知道嗎?有熱情,有行動力,有理想,有理念的人,往往為周遭的人、為全世界,帶來更多危險。歷經過二次大戰、牧會超過半世紀的德國牧師辛克(Jörg Zink 1922-2016),一針見血地在《深度靈修之路》一書中指出:「今天,所謂理想主義者,已經將地球和人類歷史帶至非常接近末日的危險中。」(197頁)

(棕櫚主日埃及兩教會遭IS恐怖組織炸彈攻擊,逾45人身亡)

但是,耶穌和這些「危險份子」的差別僅在於:他不爭取勝利,沒有仇恨。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我們想要像誰?

「不可殺人」不僅是十誡中的一誡,也是古今中外共同的金科玉律,固然要阻止殺人者繼續殺人,但不代表我們就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殺人者給殺了。我們這些看自己是耶穌的學生的基督徒可別忘了,我們的老師也曾在死刑犯之列,並且也已伏法了,即使他什麼罪也沒有,只因為他身處的社會輿論容不得他活。台灣下一個將伏法的死刑犯,不也是他身處的社會輿論容不得他活嗎?

辛克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能與敵人進行對話,或許我們會發現這人的想法未必完全不對或很壞,然後我們就能區分他真正的想法與他的暴力行為。辛克認為,於是我們就能愛這個人,幫助他成為真正的自己,幫助他做真正想做的、正確、出於好意的事,這人或許會卸下自己的危險特質。(前揭書同頁)

耶穌在面對拘捕時,否認自己是暴徒,首先卸下了自己的危險特質,主動展現出對捉拿、敵對他的人的愛,將這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優先,並相信愛會在生命結束之後繼續。

復活,也意味著重新向善的機會(德文:Wiedergutmachen),不再因為過去曾經做錯、做得不好的事,而影響自己選擇做對的、善良的事,讓人得以逃脫「一步錯步步錯」的噩運或詛咒。

請記起耶穌把對我們的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優先,以致失去生命,為的是成全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讓我們無論如何都有機會重新選擇善良,於是,承認那不好、不對、錯誤、或邪惡的部分,果斷地讓它的影響力離開,不再遮掩那個錯誤,不說謊、不推卸責任,因為這些是更多的錯;或許,我們也能卸下自己危險的特質,更像基督。

(封面相片來源:Dimitris Graffin / CC BY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